重大事件 |
” 于得水自觉而坚定地践行群众路线—— 我这条“鱼”,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水” 1949年4月,于得水离开胶东,南下剿匪。” 1961年8月4日,于得水携带家人,告别了战斗、工作、...[详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常德涌现出不少的英豪人杰,如宋教仁、蒋翊武、刘复基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常德也是英雄辈出,将星云集,开国将军就有5位,潘振武就是这其中一颗耀眼的星辰。[详细]
出生在鼎城区长茅岭乡的潘振武,是常德市唯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1955年授少将军衔。潘将军回乡不给政府添麻烦,不住宾馆而住招待所,与秘书和司机住在一起,吃饭按标准付钱,每次都...[详细]
1954年初,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为哈军工举荐了一位副院长,此人姓刘名居英。天,院办秘书李木来见刘居英,还没开口脸先红了:“报告副院长,党委派我给您当秘书,请您指示。[详细]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关押审查达8年之久。听了黄克诚对入党、找党的叙述,审查组就派人到湖南去调查,试图寻找黄克诚的入党介绍人、谈话人,以及一起入党的...[详细]
曾经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工程院院长等职务,现居北京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开国将领刘居英,每当提起往事,这位享誉军内外,德高望重,戎马生涯一生...[详细]
“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这三句话是父亲在世时,传给我们兄妹四人的家训家规。”黄煦说,敢于直言、敢于担当,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是父亲黄克诚最大的性格特点。” [详细]
黄克诚是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总是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在政治上、军事上向党中央提出过不少重要建议。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实...[详细]
1939年9月,第5支队遵照山东纵队命令,进行第二期整训,对所属部队进行第二次整编,将第61团1营、第62团、第63团合编为第13团,上述3个部分分别为该团的第1、第2、第3营,于得水担任第3营长。[详细]
从此,于得水离开了家,他先后几次孤身御敌,凭着过人的胆略和高超的武艺,以少胜多,化险为夷。为了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游击队员的政治和军事素质,1936年4月,由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刘振民、邹恒禄等...[详细]
84岁的于淑英是于得水唯一的女儿,如今居住在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办东北村社区。按照预约的时间,记者来到于淑英家,只见老人满头银发、声音洪亮、精神抖擞。谈到父亲于得水的英雄事迹,讲起...[详细]
黄敬同志作为新天津首任市长,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不过三年多。这是天津史册上不寻常的时期。前边略举的一些事例,也许是些“小事”,确实有比之更为重大、更具历史意义的大事。接管城市,医...[详细]
今天是党的87周岁生日,在举国欢庆之际,我们聚集在冀南烈士陵园举行纪念张霖之诞辰百年活动,意义非凡。张霖之同志在煤炭部的十年中,经常到矿区下井调查研究,全国的煤矿企业都留下了他的...[详细]
哲甫同志在这一新形势下,除了开展统战工作之外,又创建了抗日中学,自任校长,为党培养了不少干部。哲甫同志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详细]
提起晁哲甫,在冀鲁豫一带赫赫有名。他趁日本宪兵队尚未获悉,晁哲甫仍由伪军扣押之际,火速找到社会关系进城亲见马宇民,务要他不惜一切,全力营救。有一天,马宇民交给晁哲甫当时伪公安总...[详细]
1938年4月30日正午,段君毅一行到达鲁西南的曹县,住在曹县县城东关马家店。为加强党的领导,山东省委电呈中央同意,设立中共泰西特委,段君毅任书记,张华北任军事部部长,孙光任组织部部长...[详细]
1月4日,农历腊月初一,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便冒着严寒风尘仆仆赶赴濮阳走访慰问、体察民生。像老段一样,不搞特殊,不计得失,默默无闻地工作,以实...[详细]
1月4日,农历腊月初一,元旦假期后的第一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便冒着严寒风尘仆仆赶赴濮阳走访慰问、体察民生。段存让老人已经83岁高龄,而且患有腿疾,看到卢书记来到家中...[详细]
他是中共元老、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的长子,是1945年入党的老党员,但他一直生活在老家的小县里,离休前仅是个副科级干部,而他的儿子竟是个村干部。他背着父亲悄悄走了一次“后门” 1979...[详细]
“我爸是段君毅。”这句话,82岁高龄的段存让这辈子从没对外人说出口过。今年1月4日,当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走进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白衣西街村这个农家小院时,患腿疾的段存让扶着四脚钢架从...[详细]
范县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段君毅同志的家乡,段老生前深深热爱着自己的故乡,家乡人民对段老更有着深厚的感情。段君毅1978年10月由国务院铁道部调河南省任第一书记,在给他的长子段存...[详细]
在左路集团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张霖之政委强调指出:“英武之师重首战,首战胜则士气壮。”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第一段阶的作战重点是砀山,拿下砀山的关键是快。只有在最短时间...[详细]
李菁玉与贾庭修是结发夫妻,于1938年7月在南宫结婚。他们患难8年,一起历经了“四.二九”、“六.一一”等艰难困苦。贾庭修去世后,李菁玉因工作繁忙和交通不便,在第8天才见到爱妻的遗体。[详细]
先后担任中共南宫县委书记、冀南特委书记、晋冀豫边省委书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执委兼冀南区委书记等职。王东宁离休后,一直担任冀南革命斗争史编审委主任,领...[详细]
多年的军旅生涯,使杨司令员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洗漱之后赶到操场上与战士一起跑步出操。他说这样做,既可锻炼身体,又增加了与战士接触的机会。下连后他时间安排...[详细]
杨得志急忙拉起冶成章,对他说:“你和马佩清团长都不是败在我个人的手下,是败在红军的手下,败在共产党手下,败在人民的手下。为什么?因为人民要抗日,国民党反动派却要打红军。要知道...[详细]
开国上将杨得志投身军旅半个多世纪,他的传奇经历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从中也可清晰地看到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代名将的历史轨迹。这里,选取的是他红军时期的几则轶...[详细]
金城反击战是志愿军对敌坚固阵地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战,它创造了“打谈结合”、军事斗争为政治斗争服务、有力配合停战谈判的成功战例,并且丰富了夜间进攻战的经验,检验了诸军兵...[详细]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军中,杨得志和杨勇是杰出的代表,他们在1955年都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有许多共同的经历,杨勇曾三次被任命为杨得志的副手。从1936...[详细]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杨勇上将是一位彪炳史册的战将。杨勇经常引用彭德怀元帅的一句话勉励自己:“工作中有了成绩,多想想别人的贡献;工作中出了问题,多找找自己的责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