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周纯全:抗美援朝后勤创奇迹

2015-07-28 10:40:0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小卫

  

  抗美援朝期间,部队的物资并不缺,缺的是运输能力,所以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是当务之急。周纯全上任抓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后,正赶上第四、第五次战役,这期间是志愿军后勤工作最困难、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

  首先,参战部队剧增,人数达到近百万,供应任务加重。据2月28日统计,每月需前运物资4.7486万吨(尚不算特种兵物资),汽车需5600余台,而这时仅有1800余台,尚缺三分之二。其次,战场南移,供应线由原来100余公里延长至500公里外,部队作战地区在“三八线”与“三七线”之间,属“三百里无粮区”,无法就地筹措。第三,美军用1700架飞机的70%轰炸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并大量使用定时弹、照明弹、凝固汽油弹、四爪钉、蝴蝶弹等,从“梳篦式”轰炸到重点轰击,连一台车、一个人、一缕炊烟都不放过。不少铁路、公路桥梁都是炸了修,修了炸,反复无数次。志愿军的汽车平均每天损失30辆。4月8日,美军向志愿军三登库区投下大量燃烧弹,一次就烧毁82节火车皮的物资,其中粮食140余万公斤,豆油16万余公斤,单衣、衬衣近41万套,胶鞋19万双。一般后方供应的物资,只有60%至70%能运到前线。

  这些情况,都要求志愿军必须建设起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才能保证前线的供应需要。怎样才能使后勤运输线打不断、炸不烂呢?经洪学智、周纯全、张明远等带领大家不断摸索总结,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转入夜间行车。夜色,对美军飞机来说是很大的障碍,但对志愿军来说则是天然的伪装网和保护色。为防美军飞机的轰炸,志愿军的车队基本上都是白天隐蔽休息,夜晚开车行动。刚开始不习惯,每夜只能行驶三四十公里,后来都能达到100公里左右。

  设置防空哨。这是为提高夜间汽车行驶效率采取的一种空情报知勤务,就是在运输干线上设置专门对空监视美军飞机的哨位,听到美军飞机声就鸣枪报警,汽车即闭灯行驶或就近隐蔽,美军飞机过后,哨兵发出解警信号,汽车继续行驶。此法1951年3月最早在后勤第一、第三分部采用,周纯全经过考察,认为效果不错,由于司机有了“耳目”,解除了顾虑,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行车事故大为减少,于是很快在各单位推广开来。并规定每个哨位由5人左右组成,哨位间距2公里左右,桥梁、渡口及枢纽地带可适当加强。很快,防空哨发展成为对敌斗争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最多时,仅由志愿军后勤负责设置防空哨的运输线就达2800余公里,设哨位1568个,使用兵力达11个团,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12345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