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正当大家满怀信心地建设钢铁运输线的时候,一场粉碎美军“绞杀战”的考验又摆在了面前。8月,美帝国主义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之机,在发动夏秋季攻势的同时,对志愿军后方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的“空中封锁战”——“绞杀战”。美军在横贯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划定一个阻滞地带,一次出动数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对目标进行长时间的毁灭性轰炸,叫嚣要阻断“所有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摧毁各条线路上的每一辆车、每一座桥梁”。“绞杀战”开始之时,又遇上洪水的高峰时期,给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造成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周纯全与洪学智团结带领全体后勤指战员,与志愿军空军、铁道兵、铁路运输部队、工程兵、高炮部队密切配合,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采取抢运、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方针,展开了反“绞杀战”的斗争。其中“倒三江”和志愿军“全军修路”是粉碎“绞杀战”的两项主要举措。
西清川江、东大同江和东沸流江铁路大桥被毁后,由于美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加上这些地方地势险要,一时难以修复,致使许多物资积压在江岸,无法满足前方的急需。洪学智和周纯全及时向后勤人员发出号召,要求后勤人员做到“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他们决定组织后勤人员采取人扛、马驮、汽车拉的办法,把积压在江边的物资倒运出去。
一声令下,4个大站的几千名指战员和5个汽车团的1000多辆汽车集中到了“三江”边。指战员们夜以继日,倒运走了西清川江桥头的60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大同江边的110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沸流江岸27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在繁忙的战斗中,周纯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一会儿扛炒面袋,一会儿扛子弹箱,肩磨破了,衣剐烂了,还和小伙子们比着干。几次昏倒在现场,也不肯休息,直到完成任务。这便是抗美援朝战史上著名的“倒三江”。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这是朝鲜前线全军上下形成的共识。为了及时恢复被毁公路,保障前运物资、后送伤员的急需,洪学智和周纯全研究后,向志愿军首长提出了发动全军修公路的建议,得到彭德怀和副司令员陈赓的赞同。彭德怀说:“这是战斗任务,所有部队都要集中力量搞,这有战略意义。”
9月中旬,志愿军抽出二线11个军,加上9个工兵团、3个工程大队共数十万人,由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统一组织,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抢修公路的热潮。周纯全派出有关业务干部分赴各地进行规划和指导,各单位采取分段包干和劳动竞赛的办法,使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只用了25天,就把被毁的道路全部修通,并且加宽了路基,新修若干条左右联结、前后贯通的迂回道路,加强了运输道路的网络化。这样就可以达到此断彼通、彼阻此畅,条条大路通前方。
到1952年6月,美军发动的为期一年的“绞杀战”被志愿军彻底粉碎。美远东空军在对其“绞杀战”所作的最后分析报告中,不得不承认:由于共军后勤系统的灵活性……绞杀作战未获成效。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惊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中华魂》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