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编结束后,八支队准备东援七支队。
3月26日,鹿省三、马保三、张文通、韩明柱等率领八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由寿光经潍县到达昌邑,在瓦城与七支队会师。
会师后,鲁东工委研究决定七、八支队先协同作战,拔掉柳疃日伪据点,以壮军威,扩大影响。然后再到潍河以东继续筹集枪支,发展抗日力量。鹿省三根据事先掌握的敌情和柳疃附近的地形作了战斗部署,要求张鸿礼率七支队主攻西门,八支队的一部分攻北门策应,另一部分由韩明柱率领在柳疃以南的沟崖阻击昌邑方向来的援敌,马保三、刘光汉在龙池村坐阵掌握全局。4月2日拂晓,柳疃战斗打响。七、八支队凭着敢打敢冲的精神,发起猛烈攻击。可是,由于柳疃据点的日伪军数量和武器装备强大,我军武器装备较差,缺乏攻坚经验,难以抵挡敌人的反击,被迫撤出战斗。
为了掌握党对军队的领导权,鲁东工委决定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4月4日,鹿省三等在龙池村主持召开了七、八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讨论合编和去胶东发展问题。会议决定:一是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统一指挥七、八支队,由马保三任指挥,韩明柱任副指挥,鹿省三兼任政委,张文通任副政委,指挥部下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下辖七、八两个支队和直属特务大队、骑兵队。二是根据胶东特委的邀请,立即东进平度、掖县、黄县等地区。5日,部队从瓦城、龙池、白塔一带东移。七、八支队东进的新河,胶东特委和山东抗日救国第三军及胶东游击队第三支队派代表前往迎接。在沙河与胶东兄弟部队共同商定了东上黄县,扩大抗日防区的问题。七、八支队的东进,有力地支援了胶东抗日武装的发展,极大的鼓舞了胶东军民的抗战情绪,许多胶东青年和昌潍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到7月底,西返清河时,已发展到6000多人、5000多支枪。
1938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
9月下旬,根据省委指示,七、八支队离开了征战3个多月的胶东战场,挥师清河,与中共清河特委领导下的清河三支队携手作战,奔袭焦家桥,夜袭周村镇,胜利地粉碎了当地日伪军对清河地区的“扫荡”。
同年底,中央决定将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建为山东分局,并派张经武等率领一批干部来到鲁中,筹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山东分局指示,七、八支队速过铁路南下,参加创建沂蒙山区根据地的斗争。12月中旬,部队经过紧张的思想动员和整顿后,告别了清河地区的父老乡亲,从淄河一带穿过敌人严密封锁的胶济铁路,沿淄河南下,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从此,这支迎着抗日烽火揭竿而起,在鲁东、胶东大地转战一年之久的人民抗日游击队,跨入八路军正规部队行列,成为活跃在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