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马保三:打响潍坊抗日战争第一枪

2015-07-28 16:17:00来源:齐鲁晚报作者:马保三

马保三

  马保三

攻打柳疃时的指挥部。

  攻打柳疃时的指挥部。

  1937年11月上旬,寿光县委在牛头镇共产党员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起义集结地点选定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

  1937年7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组织抗日游击队,发展抗日救国民众团体,实行全面抗战。潍坊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众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的号召,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同年7月下旬,省委特派员鹿省三到寿光北台头、张家屯等村传达省委关于恢复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指示。8月,为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抗日,寿光县委派张文通组织全县抗日武装的领导工作。经张文通的积极活动,与国民党代表杨士增等人在县立中学成立了“寿光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并以后援会的名义创办了《大众报》,陆续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的宣言》等文章,及时报道各地“民先”、“学联”等抗日救亡组织的活动情况,为发动全民抗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7月中旬,共产党员马保三、侯荫南、郑子惠等以担任乡长的合法身份,在湖东乡、凤台乡、古坨乡等地开办了“抗日民众训练班”。同时,崔家庄支部以“国术馆”、“同乐会”为基础举办了80多人参加的抗日青年训练班,收集到一批闲散在民间的枪支、弹药、大刀、长矛等武器;9月,寿光县委乘国民党县政府扩编预备队之际,以卖兵的方式加入县警备队作兵运工作,并将卖兵所得的700块现大洋用作筹建抗日武装经费,为建立抗日武装打下了基础。

  1937年10月,省委在博山成立了中共鲁东工委,潍坊地区的张文通当选为组织委员。博山会议后,张文通在北台头村向县委书记陈少卿传达了省委紧急会议精神和鲁东工委关于迅速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

  根据鲁东工委的指示,寿光县委于11月上旬,在牛头镇共产党员马保三家中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起义集结地点选定在巨淀湖畔的牛头镇,起义部队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会议推选马保三为起义总指挥。同时,会议对起义集结的时间、军旗、联络暗号等事宜商定了初步方案。

  会后,寿光各地党组织立即开展了抗日武装的创建活动。在中部,以崔家庄党支部领导的“国术馆”、“同乐会”成员和牛头镇抗日民众训练班学员为骨干,组成八支队特务中队;王高一带,通过积极发动,各村爱国群众积极捐献机枪子弹,踊跃报名参军,很快建立了八支队一中队。在西部,以共产党员王子固家的6支枪支为基础,以南台头抗日救亡青年宣传队为骨干,建立八支队三中队。在北部和弥河一带,众多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力,俩人一伙,三人一帮带枪投奔抗日队伍,很快建立了八支队五中队。在南部,王文轩在后王村一带领导建立了八支队七中队。

  各中队相继建立之后,鲁东工委委员张文通在牛头镇主持召开寿光县党的领导骨干会议,着重研究了党对抗日武装斗争的领导问题,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成立“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推选张文通为军政委员主席,马保三、王云生、李文、王培汉、王文轩为委员。军政委员会成立后,立即调集牛头镇“自卫队”和崔家庄“抗日武装训练班”的部分人员,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基干队伍,作为军政委员会的机动部队。之后,南台头、北台头、南洋头、北洋头、张家庄、王高、张家屯、南岔诃子、东庄、南河等地武装小队(小组)亦相继建立起来。

  1937年12月29日,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决定,在牛头镇正式举行武装起义,并向各地抗日武装发出了在牛头镇集结的命令。

  是日中午,牛头镇乡公所门前升起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大旗,乡公所大院内挤满了参加起义誓师大会的游击队员和群众。在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上,八支队总指挥马保三宣读了《八支队成立宣言》,军政委员会主席张文通宣读了《告全国同胞书》,王云生等领导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随后,八支队进行了编队,全支队共编为一、三、五、七中队和特务中队,计5个中队,共700余人。八支队成立后,立即将《八支队成立宣言》、《告全国同胞书》散发各地,并将起义宗旨通告了国民党寿光县政府,争取国民党县政府一起抗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