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在解民忧。人民的利益大于天。生动的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群众利益为本,让群众得最大的实惠,因为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渤海区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都是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都是为了劳苦大众真正翻身当家作主,从而使人民和党生死与共的关系更加牢固。
曾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北方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1948年作为工作队观察员,参加过根据地的土改运动,后来他这样记述道: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它的字面意思是“躺着翻过身来”,对于中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意味着破除迷信,学习科学;意味着扫除文盲,读书识字;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而建立男女平等关系;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总之,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拥军支前,保家卫国,民心永驻
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凝聚人民智慧力量,指导和推动着人民事业胜利发展。
党爱民,民拥军,在战火中连结起的党群血肉联系,成为引领渤海区军民为了全国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千万渤海区人民,以获得解放、求得翻身焕发出的前所未有的革命热情,掀起了规模空前的支前和大参军热潮,光荣地承担起了华东解放区大后方的重任,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了人民战争,为前方的节节胜利、捷报频传,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做出了无私牺牲。
全力支援解放前线:渤海区的支前运动是战争年代空前广泛深入的、成功的群众运动。翻身农民把共产党看做大救星,要报答党的恩情,视解放军为亲人,各行各业、男女老幼都自觉行动起来,开展增产节约、献粮献金支前运动。提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里”,“节约一尺布、一斤粮就是向山头前进一步!”,“多献一元钱、一双鞋就是向敌人多射一颗子弹!” 老年人献出积存多年的“箱子底”、“私房钱”,青年姑娘拿出准备做嫁妆的衣服、布料,儿童团拾粪、捡麦穗攒钱买日记本、毛巾慰问解放军。
为支援济南战役,全区一个月的时间就组织了2.6万名民工参战。在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的战役中,组成常备民工团,随军南下,和解放军并肩作战,一直打到江、浙、赣各省。博兴县马家村支前民工连长马道元,带领全连火线抢救伤员50人,被评为“钢铁连”,他本人被评为“民兵英雄”。无棣县信阳乡郭打堡村民工排长郭风藻,行军中用手捧麻叶为伤员接大便,用自己的缸子为伤员接尿,节省下菜金为伤员买鸡蛋吃,被评为“特等功臣”。邹平县支前民工3营8连,8个月转战4省,战场抢救伤员300人,被授予“打不烂、拖不垮的钢八连”。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的常备民工团,评出功臣1703名,发展党员143人,候补党员转正159名,培养出积极分子363名。
民以食为天。但他们懂得战争的胜利比吃饭更为重要。惠民县何坊区谷家安村80户人家中,就有70户自动报名借粮支前。一位双目失明的翻身农民没有分到供粮的任务,可当他得知后,拄着拐棍摸到会场,硬要献上100斤谷子。他说:“没有解放军在前方打仗,连宅子、地都保不住,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得让前方同志们吃饱。”
当时,渤海区的大小城镇乡村,昼夜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人欢马叫,一片加工、运粮的紧张热烈气氛。“吱咯吱,碾儿响,家家碾米忙。推的推来簸的簸,运的运来装的装。为了前方打胜仗,人人出力理应当”;“一串小车一条龙,吱扭吱扭向前游。一天走不断,一眼望不到头”;“碾磨一齐转,米面送前线。打倒蒋介石,粮食是子弹。”这些当时流行的歌谣,生动地反映了筹运粮食支前的情景。
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支前民兵民工达81.98万人次,支援的粮食占到当时全省的33.4%以上,出担架2.6万副,出挑子1.5万副,大车65万辆,小推车63万辆,牲口97.8万头,运送粮食2亿多斤,为部队缝制军袜60万双、棉被20万条。1948年12月粟裕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地方党政军民不顾任何困难与代价,以全力支援前线,这是战役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华东战场的可靠后方:1947年8月,国民党军队向胶济路东段、渤海区大举进攻。整个山东除渤海区黄河以北地区外,全被敌人侵占。在此情况下,中共华东局机关、华东军区部分机关,鲁南、鲁中区党委部分机关,野战军兵站、医院、工厂、学校,还有大批伤员、残疾军人、干部家属和随军民工,苏北、淮北部分人员,以及由广东北撤山东的东江纵队和经渤海区转入鲁西南地区作战的华野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等部,计40.5万多人,先后转移到成为华东后方的渤海区黄河以北地区。仅惠民县就驻了10万人,阳信、滨县、沾化等县大小村庄也驻满了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医院、工厂和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