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1942年,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部分领导人合影,后排为段君毅(时为行署副主任)。 新华社发
1945年10月,段君毅同志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组织部队投入回击国民党进犯晋东南解放区的战斗,取得了河北武安峭河、山西白(圭)晋(城)、河南安(阳)北作战的胜利。1946年4月后,任冀鲁豫行署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组织民兵、民工参战,筹集供应粮秣,组织运输队、担架队运送弹药、给养、转送伤员和清扫战场,为野战军作战提供了战勤保障。同时,认真总结陇海、定陶、巨野、鄄南等重大战役战勤工作经验,主持制定了《冀鲁豫区参战支前条例》等条例、条令,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期支援前线提供了有力保证。根据中央指示,他还参与了由周恩来同志领导的国共两党的“黄河归故”谈判,谈判中坚持原则,迫使国民党接受了我党的部分意见,达成了《菏泽协议》、《上海协议》。在国民党违背协议的情况下,他及时组织冀鲁豫边区20万民工进行浚河复堤,抓紧抢修和整治故道堤坝,避免了解放区数百万人民在黄河重归故道时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段君毅同志任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参与开创大别山解放区的斗争。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采取因地制宜、上下配合、群策群力等有效措施,积极筹备渡江作战所需的船只和军需,保证“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为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作出了积极贡献。南京解放后,他任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财经接管委员会主任,按照军管会的统一部署和分工,有步骤地接收国民党政府的财经机构。同年6月,第二野战军接受进军西南任务后,为确保完成大进军的战勤任务,他组织研究运输方案,及时补充兵员,提供所需物资,为解放大西南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段君毅同志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市财经接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坚持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对西南地区工商业进行调整。他还参与领导了成渝铁路的建设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