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安常说:“一个领导者,如果只满足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既不作调查研究,又不听取下级反映的意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变成瞎指挥的官僚。”因此,无论是在福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还是后来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他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
王建安年纪大了,长期的戎马生涯,过度的劳累,使他身患腹主动脉瘤、高血压和心脏病。医生一再嘱咐他,不要爬山,不要跑路,不要劳累,要注意休息。然而从粉碎“四人帮”到他1980年逝世的4年间,王建安每年搞调查研究的时间不下四五个月。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几乎其它各省都走遍了。
王建安搞调查研究,最反对的是前呼后拥,层层陪送。有一次,王建安在福州部队某师进行调查,军领导非要陪他下去不可。王建安几次劝说不要陪伴,可这些领导同志总觉得不陪有些过意不去。最后,王建安激动地说:“你们要去我就不去了!”王建安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顶头上司,你们往那儿一站,人家就不敢讲话了。而要真正改进工作,就要听一听群众的心里话,这样对你们有好处。”说完,他独自一人乘吉普车下基层去了。一次下连视察时,王建安同战士一起端着大碗,吃一样的饭菜。秘书立刻拿出照相机,想把这一镜头照下来,却遭到了王建安的制止。他说:“我们到连队吃饭,是为了了解战士的生活,不是为了摆样子,有啥好照的。”
1978年4月的一天,王建安来到南方一个城市驻军调研。他让秘书事先打电话通知某部6连所在的部队值班室:“明天上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顾问王建安到6连调研。”并传达了王建安不要陪同、不给连队找麻烦的意见。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王建安乘坐的小汽车就在营门外停住了,他特意嘱咐司机要等起床号响后,车才能开进营区,而自己却下车健步朝连队走去。
忙累了一天的基层官兵们此刻还多在梦乡里,王建安独自来到连队操场、猪圈查看。年轻的饲养员性格很开朗,见一位老军人来了也没在意,王建安问一句,他回答一句。当他弄清面前这个老头并不是他们部队的直接领导时,说话更随便了。王建安问:“小伙子,你养的猪够肥的,每周能宰一头吗?”“不行!按上级规定,存栏猪要达到连队人数的三分之一。上个月宰了两头,达不到规定的数,为应付参观检查,从旁边那个连队的猪圈借来3头。硬凑在一起的猪不合群,把耳朵都咬裂了。”与饲养员交谈过后,战士们已经起床了,王建安朝士兵宿舍走去。连队的内务卫生真是整齐划一,床单平整得像刚熨过一样,棉被叠得有棱有角,有的还压上一个方凳。王建安顺手摸了摸方方正正的被子,感到有些潮湿,就嘱咐士兵把被子抱出去晒晒,听到的回答却是:“那可不行,一晒就叠不整齐了,今天军委首长要来检查。”
王建安又来到操场,没有看见出操的队伍,只是看到手拿扫帚、肩挑水桶的士兵在清扫操场。他顺手摸了一把生锈的单杠和落了一层浮土的双杠,问为什么不训练,听到的回答仍然是:“今天军委首长要来参观、检查。”早饭过后,军、师、团、营领导陆续赶到6连,来迎接和陪同早已到场的王建安。在王建安的劝说下,陪同人员渐渐离去,王建安只和连队官兵一起开座谈会。会上,战士们畅所欲言,把心中想说的话都掏给了王建安。这次视察部队结束后,王建安专门给中央军委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呼吁要大力反对形式主义,“搞这种八路军糊弄八路军的把戏,平时可以马虎过去,打仗要付出血的代价!”
有一次,王建安听说一个部队训练成绩非常好,其它工作也很拔尖,决意到这个部队走一走,掌握点第一手资料。到部队跟战士一聊,发觉典型经验中掺了不少假的东西。比如训练,一部分人练这个课目,另一部分人练那个课目;成绩不好的,上边来参观时,干脆不准到训练场。再比如养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要凑够一定的头数,暂时向别的单位借猪。靠这类办法,这个部队工作样样走在“前”。可上级有关部门对这类情况却熟视无睹,还反复宣传这个部队的经验。王建安了解清楚后,一边严肃地批评了这个部队的领导,一边写出了关于这个训练典型的调查报告。
1979年11月上旬,王建安到福州部队步校住了五天,其中用三个半天和学员一起,坐着小板凳听教员讲课,其它时间分别召开了老学员、新学员、教员、学校领导等四个座谈会。他每天清晨,到操场看学员出操,还抓紧一些间隙到靶场、战术演习场、宿舍、伙房、饭堂和菜地,边看边同干部战士谈心。因此,虽然王建安在步校时间不长,了解情况却很多很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员配备和学员选调,直到后勤保障,甚至教员加班备课需要夜餐的问题,他都摸得清清楚楚。有些问题,学校自身可以解决的,他同校领导一起研究了办法;有些问题需要上级解决的,他向军委写了报告,使大家反映的意见和要求条条都有着落。
在这个师调查期间,一天清晨,部队还没有起床,王建安已经来到某连了解情况。他先看了猪圈和菜地,然后看望了正在准备早餐的炊事班,看了干部战士的队列表演,在连里和战士一起吃了饭。王建安发现大米饭煮得不太熟,茄子、土豆炒的味道也不好。他和战士交谈,从这顿饭谈到连队经常伙食情况,从炊事员的烹调技术谈到炊事员变动太快,新手太多,有的同志提出希望老炊事班长留队转志愿兵的建议。王建安高兴地说:“这个建议很好嘛,红军时候许多炊事班长都是长着胡子的老同志,他们关心同志,改善生活很有办法。”就这个问题他同各级领导交换了意见,最后写进给军委的调查报告里。
在王建安去世的1980年,作为中央军委顾问的他仍有78天时间赴外地搞调查。这段时间,先后给中央、中央军委、中纪委写出了12份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报喜又报忧,有情况,有分析,有批评,有建议,反映的是广大基层群众的呼声。这些调查报告生动地反映了部队的实际,反映了群众的呼声,有情况,有分析,有解决的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