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开国上将陈士榘:现代国防奠基人 建设两弹基地

2015-07-06 07:33:00来源:新华网作者:陈士榘

  正如鲁南战役前的果断举动,陈士榘又是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正确决定,他要求所有攻城部队持续进攻,绝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而此时,为解洛阳之围,国民党两个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距洛阳越来越近,并与负责阻击的第8和第9纵队展开了交锋,如果不能及时拿下洛阳城,整个战役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经过异常惨烈的战斗,3月12日凌晨,第3纵队8师23团1营终于通过连续爆破在东门炸开了一个缺口,率先攻入城内,1营后来因此而成为著名的“洛阳营”。随后,第4纵队也突破了南门,战斗进行到3月14日下午17时,邱行湘带领206师余部退守至洛阳城内的核心阵地,企图进行最后的顽抗,并等待援兵到来。

  此时,亲自进入洛阳城内督战的陈士榘,下达命令又是干脆利落的一句话:“用炮掀他”。

  无数炮弹呼啸而至,邱行湘所谓的“金城汤池”没能够改变失败的命运,5个小时后,核心阵地被攻破,“邱老虎”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洛阳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使得人民解放军自外线出击以来,在中原战场夺取了第一个重要城市,同时,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它也为我军日后的城市攻坚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战役结束后,还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

  洛阳战役前,陈赓刚刚带领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官兵们士气正旺,原本希望这一次能率先破城,却没料到让陈士榘的第3纵队抢了头彩,而陈士榘攻城的法宝,就是对于炮兵的运用。

  善用火炮 百战攻坚

  华东野战军在1947年的鲁南战役后,集中缴获和收集到的火炮,成立了第一支以炮兵为主的特种兵纵队。显然,作为参谋长的陈士榘对这支新成立的部队颇为重视,洛阳战役时,陈士榘就带上了特种兵纵队的一部分力量。

  果然,在攻城作战中,陈唐兵团的火炮有效压制了敌方火力,爆破手才有更多机会冲到城墙下实施爆破。

  洛阳战役后,陈士榘对炮兵更是青睐有加,而在当时的解放军中,如何运用好炮兵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课题,陈士榘却已经刻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这也为他后来的一次次攻坚克敌做好了铺垫。

  这是开封最著名的历史景点——龙亭,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般人并不会想到,62年前,豫东战役解放开封的时候,这座建筑还曾给指挥战斗的陈士榘出了一个难题。

  开封是民国时期的河南省省会,1948年6月17日,为了削弱中原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陈士榘率领华东野战军第3和第8纵队突然进击开封。这时,陈士榘却下令停止炮火攻击,并登上了位于龙亭东边的天主教堂。龙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了避免古迹遭到严重破坏,陈士榘反复观察和掂量之后,才做出了决定。

  小型火炮的轰击,并没有对龙亭造成大的破坏,但却掩护攻城部队冲了上去,开封守军的最后抵抗就此瓦解。而省会丢失、4万多守军被歼灭的事实,也彻底打碎了蒋介石“肃清中原”的梦呓。此战过后,陈士榘对于炮兵的运用愈发成熟,他善于攻坚的名声也日益彰显。

  5个月多后,1948年12月,在一个叫双堆集的地方,当听说陈士榘率部赶来时,曾在洛阳战役中与陈士榘联手作战的陈赓长出了一口气,开玩笑地对身边的人说:“陈士榘来了,我们就可以休息了”。

  1948年11月6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阔平原上,人民解放军约60万人与80万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生死角逐,这就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

  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安徽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徐州的黄维兵团共计12个师的兵力。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分三路开始对黄维兵团发动攻击,然而,黄维兵团依托双堆集一带的村庄、地堡群,采取龟缩固守的策略,使得围攻部队在连续激战后,依旧无法突入敌军阵营。

  紧要关头,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奉命率部于12月13日赶到双堆集,随即,总前委决定将进攻重点转移到南线集团,由陈士榘统一指挥,会同东线、西线两个集团,力争以最快速度直取黄维兵团核心阵地。

  此时,陈赓是东线集团司令员,他那句“陈士榘来了,我们就可以休息了”的话,显然对于陈士榘的到来有着充分的期待,那么,对于双堆集这个被围攻了7天7夜仍没有被打开的“乌龟壳”,陈士榘真的会有办法吗?

  到了双堆集之后,陈士榘似乎并没有太着急,这是当时他和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进山一起看地形时的照片,从他的表情上丝毫看不出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就在那次勘察地形之后,陈士榘很快做出了实施攻击的决定。

  陈士榘调教已久的炮兵部队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再次发挥了作用,而同时一起发挥作用的,还有他一直精心研究的步炮协同战术。步炮协同,就是步兵和炮兵协同进攻的一种战术,随着步兵向前冲锋,炮兵的火力也要向前延伸,以防误伤本方人员,在现代战争中,步炮协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进攻手段,但对于当时的人民解放军来说,这却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方式。然而在那个时候,陈士榘却已经掌握了步炮协同战术的指挥和运用。

  通过此前洛阳、开封、泰安等多个城市攻坚战役的磨练,当时,陈士榘已经成为人民解放军中攻坚战经验最为丰富、步炮协同运用最为熟练的高级军事指挥官之一。紧要关头,总前委选择陈士榘驰援双堆集,并作为主攻方向的总指挥,原因也正在于此。

  12月13日当晚,围攻黄维兵团的部队,从东、南、西三面同时发起总攻。15日黄昏,陈士榘指挥的南线集团率先突入敌军阵营中,黄维兵团再也无法支撑战局,全线溃败,10万国民党军被歼灭。

  随后,在围歼杜聿明兵团的战斗中,陈士榘再次建功。由此,陈士榘成为了淮海战役全部三个阶段的参与者,攻坚克敌的虎将风采尽现沙场。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这是毛泽东描写渡江战役的豪迈诗句。1949年4月24日,陈士榘率领渡江的第8兵团接收南京的时候,这员攻坚虎将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此时的国民党部队早已溃不成军,曾经的中华民国总统府上空,一面红旗正高高飘扬,目睹这一切的陈士榘心中无限感慨,他所热爱的祖国终于又到了人民手中,一个全新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筑建国防 固若金汤

  2010年4月14日,位于中国新疆的马兰军事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到这里,是要完成开国上将陈士榘生前的一个愿望。在亲人们的护送下,陈士榘的骨灰被庄重地安放在了基地的一块草坪内,这一天,正是陈士榘诞辰101周年的纪念日。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魂归故里的观念根深蒂固,但陈士榘的故乡荆门和位于新疆的马兰基地相距数千里之遥,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将军对马兰基地仿佛自己的故乡一般魂牵梦萦呢?

  1952年9月,正在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担任教育长的陈士榘接到了一项任命,由他担任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第一任司令员。工兵,又称工程兵,是担负军事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工程兵这个兵种,对于陈士榘而言并不陌生,1909年4月,陈士榘就出生在位于武汉黄土坡的新军工兵营里,当时的新军工兵营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工程兵部队之一。

  虽然有这样的家世渊源,但接到工兵司令的任命后,陈士榘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中国历史上,工程兵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兵种,然而直到清朝末年,才出现了中国第一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工程兵部队,而西方国家最早在17世纪末,就已经有了专业工程兵部队。新中国成立后,工程兵部队的建设水平仍旧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除了落后的现状亟待改变,当时,工程兵还面临着另外一项重大挑战。

  1951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给负责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设立工兵司令部,加强工程兵部队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还明确提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实施国防工程。国防工程是指用来防御外来武装侵略的军事工程,包括永久性防御工程、大型指挥所、军用码头、军用机场、大型后方仓库和通信设施等。

  在许多中国人都十分熟悉的电影《上甘岭》中,志愿军官兵正是依托坚固而隐蔽的防御工程,使敌人的火力优势难以发挥,从而顽强守住了阵地。而当时,对中国领土安全构成威胁的首先就是来自于朝鲜战场上的对手。

123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