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中流砥柱——山东军民英勇抗战综述

2015-07-01 10:03:00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作者:

  坚持抗战阵地 战胜严重困难

  从1941年起,日军在抗日根据实施毁灭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41年和1942年,还在华北连续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日军在山东及其周围的总兵力增至4.7万人,比1940年底多1.1万人;伪军总人数则猛增至16万人,比1940年底翻了一番。日伪据点由1940年底的1156个增加到3700多个,超过3倍多。1941年至1942年,日军向抗日根据地出动千人以上的“扫荡”70多次,万人以上的“扫荡”9次。日军的“扫荡”,开始采用“分进合击”和反复平行推进的“疏篦式扫荡”。在多次扫荡失败之后,又集中更多兵力,采取大纵深重重包围的“铁壁合围”战术。到1942年又发展为更残酷毒辣的“拉网合围”。1942年秋1943年初,日伪军对鲁中、胶东、湖西、清河、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都轮番进行了万人以上的“拉网合围”。

  在反“扫荡”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采用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英勇抗击日军,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1941年11月,日军动用了5万兵力,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坐地清剿”的战术,企图一举摧毁山东分局、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领导机关以及主力部队。在近两个月的反“扫荡”中,八路军共作战150多次,歼敌2000余人。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等人壮烈牺牲的。反“扫荡”中,沂蒙山区的广大群众给予了大力支援,年轻妇女祖玉兰勇救八路军战士、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救活身负重伤的战士。刘若妮大娘在日军大搜捕中,全力将3名八路军伤员转入山中,3天后她返回家中,发现丈夫因拒绝交出八路军伤员,被敌人活活烧死,惟一的儿子为引开敌人跑向西山,被日军杀害。悲痛欲绝的大娘三天汤水未进,却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伤员。她们被誉为抗日根据地的“红嫂”。

  1942年11月17日,1.5万余日军携5000余伪军对胶东区进行“拉网合围”。在马石山地区,敌人将抓获的500多名群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八路军部队采取内、外线夹击的战术,经过40天的奋战,才粉碎了日伪军的这次大“扫荡”。其间,山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三团三营的10名战士,在马石山掩护近千名群众转移后,被日军层层包围起来,与敌搏斗中全部为国捐躯,被称之为“马石山十勇士”。胶东兵工厂警卫排的7名战士,被日军包围在山头上。他们打完子弹后,毅然摔毁枪支,跳人大海,慷慨赴难。

  1942年12月18日,150名伪军包围了沭水县渊子崖村。全村男女老少众志成城,用土枪土炮将来犯之敌打得大败而逃。20晨,日伪军骑兵、步兵1000余人,对渊子崖村施行报复。该村群众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以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锄头、菜刀、木棍为武器,以围墙为依托,与敌展开搏斗,连续打退敌6次冲锋。中午后,敌人集中炮火,将围墙、炮楼轰倒,大批日伪军攻进村内。自卫队员和乡亲们与敌人巷战肉搏。自卫队员林九臣英勇牺牲后,其妻手拿一把菜刀,砍死一名日军,后被日军刺死。敌人把俘获的林庆会、林崇洲用绳子捆绑起来,扔进熊熊燃烧着的草垛火堆中活活烧死。林九星老人被敌抓住,日军在他身上穿了十几刺刀,扔进粪坑里,泼上汽油点火焚烧。敌人撤出村子后,林九星老人被村民从尸体堆里救出来,他躺在村长林凡义怀里,喃喃地说了最后一句话:“咱没给渊子崖村丢脸!”此次保卫战共打死日军官兵130余人,渊子崖村147人壮烈牺牲。

  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粉碎日伪军一次次大“扫荡”的同时,还同敌人的“蚕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清河区军民在1943年6月至9月的反“蚕食”斗争中,攻克敌据点133个,歼灭日伪军3000多人,收复了大片失地。鲁南区军民在反“蚕食”作战中,于1943年11月消灭了曾经纵横13个省、不可一世的恶贯满盈的伪和平建国军第十军第三师刘桂堂(刘黑七)部,并将师长刘桂堂击毙。滨海区军民在反“蚕食”作战中,一举攻克赣榆县城及其周围11个据点,俘伪军1200余人,并击退日军的两次增援。11月26日,滨海军区机关遭敌突袭,中共滨海区委书记,滨海军区政治委员符竹庭壮烈牺牲。

  在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山东的国民党顽军趁机加紧封锁、包围抗日根据地,企图割断山东抗日根据的内部联系以及在外部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这期间,自然灾害也接连不断。1941年特别是1942年,山东连续遭受罕见的旱灾和虫灾,一些地区农业严重歉收,个别地区甚至绝产。在日伪顽军夹击和自然灾害破坏的情况下,山东出现了严重困难局面,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到1942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面积比1940年缩小了1/3,人口由1940年的1200万下降到750万,八路军人数较1940年减少了1/4。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大部分区域被分割成小块的分散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与敌占区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

  正当山东抗战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关头,1942年4月, 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央来到山东。总结了山东四年来的斗争经 验,对山东的军事、政治斗争、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党 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都作了深刻系统的指示,为加强山东工作、胜利渡过抗战最艰苦阶段和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3年3月,根据党中央决定,山东实行党的一元化领 导。不久,罗荣桓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在山东分局的领导下,党政军民团结一致,为克服山东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开展了减租减息、精兵减政和大生产运动。到1943年6月,山东抗日根据地(不含鲁南、鲁西区和冀鲁边区)的减租户达18294户,减租粮为620万余斤,减租地为39.35万亩,减息粮为2.5万余斤,减息款为ll万余元,增款资2.3万余元。为40406人增加了工资。广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抗日斗争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从1942年春到1943年秋进行了三次精兵简政。山东抗日根据地(不含鲁南区、冀鲁边区和冀鲁豫区)共精简了3万余人。党的机关人员精简约52%,政府机关人员精简约46%。通过精兵简政,缩编了机构,充实了地方基层和连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到1943年秋,抗日根据地度过了严重困难,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这时,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山东省津浦铁路以东地区的35%,有村庄2.5万余个,总人口达847.7万人。

123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