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持久抗战的根据地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逐渐将主要兵力集中于华北,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9年5月,日军在华北l的兵力占其侵华总兵力(不包括关东军)的半数以上,并提出了“强化治安和巩固华北”的方针,极力扩大和巩固其占领区。日军在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总兵力约3.6万人,伪军达8万人以上。日伪军不断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939年至1940年度的两年间,万人以上的“扫荡”两次,千人以上的“扫荡”25次。
1939年初,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约2万人进入山东,随后又将国民党山东地方武装整编成2个师、3个游击纵队和5个游击独立支队。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也率部由鲁北进入鲁中山区,设立了山东省保安司令部,将地方游击队先后编为3个保安师、23个保安旅、48个保安团。于学忠、沈鸿烈两个系统的国民党武装,共有20余万人,以其政治态度可分为于学忠为代表的中间派和沈鸿烈为代表的顽固派。这样,在山东就形成了日伪、国民党顽固派、共产党三角斗争的局面。
1938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萧 华率部到达冀鲁边区作战。翌年3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率师部入鲁。为围歼刚刚入鲁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日军调集2万余人,于1939年1月向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地盐山、庆云、乐陵等地分进合击。为避敌锋芒,八路军各部化整为零,与日伪军迂回周旋,捕获战机歼灭敌军。5月11日,日军5000人及一部伪军突然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及中共鲁西区委、泰西特委等党政机关3000余人包围在陆房一带纵横不足10公里的地区内。在陈光的统一指挥下,毙伤日军大佐联队长以下1200余人,突出了敌人包围。陆房突围,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人鲁后与日军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作战,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8月2日,一一五师在梁山设伏,全歼进犯此地的日伪军400余人,其中毙日军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以下300余人,俘日军13人。创造了八路军与敌数量相等而装备低劣条件下全歼日军1个大队的模范战例。
八路军一一五师入鲁后,根据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鲁中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二、四支队等部与敌作战100余次,毙伤敌5000余人,巩固和扩大了泰山区、沂蒙山区两块抗日根据地,使之连成一片。在鲁东南区,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将根据地的面积扩大到莒县、日照以南,陇海铁路以北,沭河以西,黄海以东。在清河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等部与日伪军进行了一系列作战,基本形成了一个横跨小清河南北直至鲁北沿海、黄河人海口的清河区抗日根据地。在胶东区,八路军胶东部队与敌作战935次,毙伤俘日伪军1.2万余人,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县份达12个。在冀鲁边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发展武装,扩大部队,县级抗日民主政府达14个,部队发展到1万余人。在湖西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开辟与扩大了以丰县、沛县为中心的湖西根据地,成立了湖西专署,下辖单县、沛县等5个抗日民主政府和4个县级办事处。在鲁西区,随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入鲁作战,打开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新局面,成立了鲁西行政主任公署。在鲁南区,第一一五师先后打通了与华中、鲁中、湖西、鲁东南等区的联系,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达1.1万平方里。
在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之际,山东各地的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向共产党员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起进攻。1939年3月,山东纵队第三支队选派62名干部、战士南下受训,并组成200多人的护送营负责护送。国民党顽军秦启荣下属王尚志部在博山太河镇设伏。营长吕乙亭等人牺牲,除60余人突围外,其余200多人均被囚禁。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团长潘建军等8人被杀害。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从1939年6月到12月,国民党顽固派仅向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的进攻就多达90余次,杀害抗日军民1350多人,还扣押抗日干部、战士近千人。山东八路军部队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予以坚决反击。在鲁中地区,给沈鸿烈部以重伤;在鲁西、冀南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伐顽军石友三部的战役,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
为统一指挥山东和苏北地区的部队作战,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8月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朱瑞分别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到1940年,一一五师从一个旅发展到7个旅,共计7万余人;白手起家的山东纵队发展到4个旅、4个支队和2个直属特务团,共计5.4万余人。抗日根据地也得到迅猛发展,全省建立了2个主任公署、10个专员公署、79个县政府,根据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有1200余万人口。
1940年7月26日,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会、山东省工农青妇及文化各界总会成立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的联合大会在沂南县青驼寺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于学忠、徐向前、朱瑞、黎玉、罗荣桓、范明枢等61人为山东的国大代表。成立了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山东省妇女救国总会、山东文化界救亡协会总会。制定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成立了全省统一的权力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黎玉、张经武等23人当选为委员,黎玉为首席组长。山东省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