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怎样创建革命根据地

2015-05-29 20:1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怎样创建革命根据地

  --1942年学习札记选

  张 玺

  怎样创建革命根据地

  党政军民的力量是物质基础。无此,不足以谈斗争。党的领导是按照正确的路线,把这些物质力量组织起来,向着一定目标行动。

  根据地、游击根据地、游击区与敌占区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是由敌我斗争形势的发展与我们工作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来的。我们的工作基础坚强有力,斗争策略正确,根据地在最严重的形势中也能坚持,不致变质;即使形势再严重,亦是游击根据地,不致根本退出,变为敌占区。同时,敌人的统治区,因我之斗争坚强、正确,也有些也会变成游击区。

  游击根据地同根据地一样,是以武装斗争为支柱的,武装斗争又是以群众武装为主的,不同的只是允许游击根据地在某种时期与某种程度上采取两面政策,某些斗争形式是隐蔽的半公开的。武装斗争与发动群众,是建立根据地的两个基本环节。武装斗争是上层革命,建立革命政权、革命秩序;发动群众是下层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基本群众的优势。二者缺一不可。中国革命的特点,往往是在武装斗争过程中积蓄力量,争取优势,而不是积蓄力量后,再爆发武装斗争。现今在敌后根据地,都是先取得上层优势,然后争取下层优势。在敌占区、在大后方,则是先在群众中积蓄力量,争取群众优势,待时机到来,再争取上层优势。

  6月2日晨

  革命为什么要根据地

  创造、巩固与坚持根据地是一个战略任务,一切斗争策略都必须为它服务。当然,根据地的来源,是靠武装斗争。只有武装斗争,才能争取与建立在一定地区的革命力量的总优势。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起初在实际工作中对根据地有错误认识:把根据地当作单纯的供应军队的机关,军队成了不与其他相关系的独立武装,武装本身成为革命的目的,等等。因而产生扩军后就撤走、过多收编地方武装的野战观点,而没有根据地的观念。或者忽视武装、不要政权,让当县长不肯当,说什么共产党革命不当官,不把建立群团、宣传抗日等工作看成目的,不懂得把政权和武装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许多地方根据地建立得迟、无力和不巩固,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产生分歧意见和不团结现象,基本原因即在于此。

  农村里,封建势力占据垄断地位,把持着政权、武装、文化和经济,并以经济为基础,以武装为支柱,以政权为上层建筑,形成一整套的统治机构。因为地主是武装起来的,所以农民也必须武装起来进行斗争。根据地就是要靠造就农民斗争的下层优势,武装的支持,打垮或改变封建势力的垄断地位。我们却往往把建立上层的优势当作唯一的目的,忘掉实行下层的革命,发动基本群众进行斗争。

  群众发动起来,是投降、反动的最大障碍、全国如此,农村亦如此。在乡村必须有革命的优势,取得对各种斗争的主要领导地位,才能使地主、富农不致中途妥协出卖,不致为着维护其统治,把压榨掳索转嫁于群众(如资敌伪顽会等)。但又须注意地主、富农的适当利益。否则,他们会投降敌人。即是说,既要发动群众,又要巩固统战,这是正常的发展道路。斗争最激烈时,即是势均力敌相持不下时,下面展开的将是决战,又要打胜,又不把对方打恼。过去我们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即在维持封建势力的统治中讲统战,这当然是适合人家口味的,以致造成上层是革命政权的牌子,下层是封建政治的实质,我党政令难行即基因于此。再是,一当我握有上层优势时,即把“打”绝对化,不但“打倒”,而且打“死”。于是,引起统战关系的破裂,树敌过多,孤立自己。

  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必须有根据地来积蓄力量,为什么不先城市而后乡村。反之,先乡村而后城市。因为在革命力量还不占优势时,打下城市必然还会被侵略势力或反动势力镇压下去,在乡村则不然,全局虽是革命的劣势,局部却能造成革命的优势,利用敌人的各种矛盾和统治薄弱的地区,创建根据地,积蓄力量,争取全局的总优势。

  6月4日晨

  贯彻民主精神

  敌后新中国的方向,是争取民主与和平。这是反对“独裁”与内战的基本任务。

  民主的本质就是阶级平等,就是以平等精神待人。然而,达到阶级平等必须有阶级斗争;达到党内民主必须有思想斗争。党内许多偏向常常是因为不民主产生的,因此,须在民主中建立领导核心,并用民主的办法而不是靠组织的强制,用正确的政治主张--适合大多数人的基本要求并为大众所拥护的主张实行领导。

  “身在‘三三制’,心不忘基本群众”,是对立的统一。在行动中要代表基本群众的利益,在“三三制”政权中要提出现阶段能行得通的意见。当政府已经形成法令、决议时,则需通过“三三制”政权秉公处理。

  最近,可写点“村党支部怎样实行民主”、“支部怎样领导群众斗争”之类的文章,要力求简单明了。

  6月10日晨

  深入群众工作

  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群众的发动是不平衡的。冀鲁豫开始得较晚,这该引起严重注意。其主要原因,是对建立和建设根据地的基本规律认识不足,在统战中群众观念逐渐淡漠,群众观念是阶级意识的具体体现,是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对阶级、对基本群众有至高热情,对阶级、对群众负责。

  由此联想到,知识分子的改造道路。必须是“深入群众,眼向下看,向群众学习,关心群众利益”,否则。是谈不到改造和进步的。

  在没有一套成熟经验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地区或部门首先如此,地下地区或部门亦随之如此,不管本身的情况和任务如何,都一样来模仿。抗战开始时,不管是党员、会员、战士,都以抗日为标准;八路军的一套办法与习惯被照搬到各部门去,全都“八路化”了;发展党与发展群众组织是一样的方式--“拉”……后来,上层虽分成了几摊,村里却仍是“糊涂一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党与群、政与民,都是那几个人,都是一样的做法,既没有组织上的区别,也没有方式上的区别。因此,建立,建立村级各部门的职责,是搞好工作的基本需要。

  6月11日早饭后

  减轻人民负担

  必须把减轻人民负担提高到坚持长期斗争,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占领区作对比,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作预演的意义上来认识。×县这块较肥沃的新区,是特别值得注意的,在反掉对日、伪和国民党顽固军的负担之后,群众表现了对我无限的热忱,30天的征粮计划,有10天基本完成之可能。其基本原因之一,即对我负担轻于对日、伪和国民党顽固军的负担。

  政、民、党的工作关系

  过去的群众团体--救国会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政权性质,但当新政权建立后,仍然未改变捐款、捕人等作法。因而群众看着不像自己的组织,各阶层公民看着又不像自己的政府,弄到“扁担没扎,两头打坍”的地步。现在,政府多插手群众工作,过早干涉群众斗争,不利于群众的发动;群众团体往往站在调停立场,未能满足基本群众的要求,亦不利于群众的发动。

  因此,了解下列关系是万分必要的。政府是各个爱国阶层的联合政权机构,是用政府权威推行政策、法令的政权机关。群众组织,即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农会是贫苦农民的组织,两者都是保证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平等、民主权利的组织。妇女组织是各阶级(妇女)联合的组织,青年、儿童组织也是各阶级联合的组织。

  政府法令是从权威方面保障群众斗争的合法,“进步法令给劳动组织以合法的斗争武器,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地位。所以,减租减息、阶级平等是合法的,地主不减租是非法的。”

  群众团体要做到“说群众要说的话”,必须从了解情况,解决基本群众的切身痛苦问题做起。

  党的领导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党的历史教训是往往不注意争取团结同情阶层,要么就是“自己”,要么就是“别人”。这是农民、小手工业及封建割据的狭隘关门主义的反映。其实,有些人是完全可以成为党外的积极分子的。对他们一不要外待、像对路人;二不要严格,像对党员。他们很可能团结广大中间人士。当然,前提必须是保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基本群众的优势。

  村级工作

  村级工作很薄弱,任务几乎是区以上干部自己“深入”下层亲自完成的,在认识上也未把村当作一级。村里工作活跃与否,往往表现在一、两个村干部身上,这些都是因缺乏对村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缺少对村级基础工作的依靠及村级没有一套工作办法所致。因此,必须把村当作一级,切实加强。村干部如何实行分工负责和树立民主作风,支部怎样做群众工作,村里各级组织的性质与任务等,最好制定出条例。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农村实行“三三制”是为了争取团结各阶层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是抗日的主力,不减租减息,农民不会真正起来,统战就没有基础,我们就无依靠。地主常常是动摇的,甚至投降。对这些基本观点,以前缺乏实际的认识。

  一个村建立一个支部是必要的,好用党组织团结群众,对付封建顽固势力。否则,农民易为地主利用。如利用宗派的对立,把基本群众和封建势力的对立,变为这头与那头,这拨与那拨的对立。所以,应统一群众组织于党的领导之下,以各个击破封建顽固势力,这是村级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党的发展,需适应各个工作的要求。当群团、政权和武装都经改造后,群众已经发动起来时,必须使支部成为各种组织的核心,不可把支部与其他组织相提并论。

  有些党支部不团结,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不同成分的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宗派主义的反映;对外斗争稍平静而转到内部斗争的纠纷等。因此,克服不团结的办法,就是在新的工作、新的斗争与新的教育中,考验各种成分的党员,在当前的实际斗争里整顿党支部,以达到团结一致之目的,如此,则会使组织不断加强,工作顺利进展。

  (作者时任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