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忆在《战士报》工作的日子

2015-06-23 14:06: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王 杰

    1939年8月,我时年17岁,参加了清河区清东地委广(饶)南办事处的青救会,还当了会长,宣传发动青年抗日救国。1940年组织选派我们一批人到鲁南抗日根据地学习,当时,平型关大捷后,东进山东的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一部驻在鲁南,我被编进该部教导队。学习的内容,我记得有《政治经济学》和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等。领导上知我是独生子,又读过私塾,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不忍让我去随时会有牺牲的战斗前线,便将我安排到了《战士报》社工作。
    《战士报》是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山东部队的军报,归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长赖可可(全国胜利后曾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浙江省委书记)具体分管,宣传科长陈玉荣(解放后曾任济南军区宣传部长)兼主编。该报除发生一一五师部队外,还扩发到山东省抗日根据地县区级及山西省的河水抗日根据地。《战士报》是铅印三日一期,每期4版。主要内容是宣传抗日政策、鼓舞发展人民抗目武装,还登载战场消息和敌人的活动情况等。我在通联科工作,主要任务是文稿校对,当稿件不足时也下连队采访。为按时出版,校对工作安排在夜间,我们都是靠点着棉絮捻成芯的植物油灯照明干。为使报纸不出疏漏,均是校三、四遍,方定稿付印。
    那时环境相当恶劣,日军经常“扫荡”,随时都有战斗。战斗时我们就把机器和铅字埋在野外,暂时转移,利用油印争取按时出版。那时我们常年不脱衣服睡在地铺上,在那种环境里,工作又紧张,根本无条件讲究卫生,每个同志满身都生了虱子,长了疥疮。有一次鬼子“扫荡”、搜山,待人们埋好机器后,已来不及转移,只好分头躲在老百姓家里。记得我被安排到一个姓王的大爷家里,王大爷为了安全,让我换了衣服,把我藏在一个山洞里,还给我带上一筐子玉米、地瓜干、草种子合成面摊的煎饼。在这个洞里我呆了20多天,饿了吃煎饼,渴了喝洞里的水,最后几天没啥吃了,饿得我待日军走后王大爷来接我时,把他带来的一罐子面条,连汤喝得光光的。
    我在《战士报》社工作4年,后来原《战士报》的部分人员与《大众日报》社合并,我当了《大众日报》印刷厂的校对负责人,但《战士报》一直继续出刊,并逐步发展、壮大,它就是今济南军区《前卫报》的前身。
    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我对在《战士报》工作那段时间念念不忘。不忘《战士报》为鼓舞山东军民抗敌斗志的功绩;不忘蒙山沂水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深情厚意;更不忘那艰苦卓绝的环境,把我这个农家娃锻炼成为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战士。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