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

2015-05-30 10:45: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日军入侵烧杀抢掠、国民党军队仓皇撤逃、政府土崩瓦解、人民孤立无助的情况下,山东共产党组织毅然肩负起了领导全省抗战的重任。为适应这一形势任务的需要,山东共产党组织始终坚持自身建设,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巩固,成为凝聚团结山东抗日军民的核心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抗战初期党的建设

  全国抗战爆发时,山东仅有共产党员2000余人,且400余名尚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党的力量非常弱小。为适应新形势,以担负起领导各地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责任,山东省委派党员、干部分赴全省各地,恢复和加强党的组织,发展党的力量,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

  省委派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建立党组织 1937年7月,中共中央派张经武来济南,开展对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的统战工作。在省委的协助下,经张经武等同韩复榘多次谈判,韩复榘同意释放政治犯,张晔、张北华、赵健民等400多名共产党员相继出狱。这些经受牢狱磨炼的共产党员不顾身体的羸弱,按照党组织的安排,立即奔赴全省各地,与中央支援的红军干部一起,成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

  鲁中地区党组织的发展。1937年9月,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鲁中工委,孙汉卿为负责人,在泰安、莱芜、新泰、泗水一带开展工作。同时,省委派刘居英、邵德孚、李仲林分别去莱芜、沂水、新泰等地恢复和建立党组织。省委转移到泰安后,又将刚建立的泰安临时县委改为泰安县委。

  胶东地区党组织的发展。l937年9月,北方局将胶东临时工委的关系移交给山东省委。10月,山东省委派林一山、张加洛等一批共产党员回到胶东。11月,被释放出狱的共产党员理琪、宋澄、宋竹庭等也被山东省委派回胶东。l2月中旬,在中共胶东临时工委的基础上重新成立了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任委员。

  鲁东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1937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成立省委直接领导下的中共莒县特别支部。随后,省委派从沂水监狱出狱的邵德孚与李仲林一起回沂水,到莒县、临沂一带,恢复党的组织,发动抗日救亡运动。

  鲁西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1937年9月,建立了金乡县工委,10月,恢复了邹县县委。为开展鲁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10月,山东省委派白子明、孙衷文、江明等到鲁西南开辟工作,并组建了鲁西南工委,白子明任书记,孙衷文、江明为委员,工委辖济宁、鱼台、单县、成武、曹县、定陶、郓城、菏泽、巨野等县党组织。

  鲁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l937年10月,北方局决定将河北省委领导的津南工委所属津浦铁路东党的工作交给山东省委领导。山东省委派于文彬到鲁北地区,建立发展党的组织。在与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取得联系后,组建了中共鲁北特委(亦称鲁北特工委或冀鲁边工委),于文彬任书记,特委辖乐陵、德县、德平、商河、临邑、济阳、陵县、平原、禹城、齐河、宁津、庆云、惠民、无棣、阳信、沾化和现属河北省的沧县、南皮、吴桥、东光、盐山等县的党组织。鲁北特委的建立,统一了津南、鲁北党的领导,为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鲁东地区党组织的发展。l937年10月,成立中共鲁东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鲁东工委),博山、淄川、临淄、桓台、博兴、广饶、寿光、昌乐、昌邑、潍县、临朐等县党组织鹿省三任书记。1938年4月,鹿省三被混入内部的坏分子杀害,5月,鲁东工委撤销。为加强党对这一地区抗战工作的领导,1938年5月,省委决定组建中共清河特委,领导小清河流域及胶济线附近部分县的党组织。

  淄博矿区党组织的发展。1937年10月,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在洪山矿区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淄博矿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淄博矿区工委),张天民任书记工委辖洪山、佛村、洪沟3个党支部,直属山东省委领导。

  鲁西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为加强对鲁西北工作的领导,山东省委派组织部长张霖之到聊城,以第六区政训处组织科长的合法身份,代表省委统一领导津浦路以西的抗日斗争。同时,山东省委还派红军干部洪涛、王幼平、廖云山、金维国和从济南被营救出狱的原山东省工委代书记赵健民等到聊城领导武装斗争, 11月,张霖之受山东省委委托,把6月划分的鲁西北和鲁西(又称鲁西南)两个特委重新组建为鲁西北特委,赵健民任书记。下辖冠县、莘县、堂邑、聊城、馆陶、临清、博平、清平、茌平、寿张、阳谷、朝城、濮县、范县、观城等县党组织。  

  济南市工委建立。1937年10月,济南市委随山东省委撤到泰安,原来的济南市委撤销。11月底,根据省委指示,济南市委少数有隐蔽条件留在市内的党员,成立了济南市工作委员会,陈隐仙任书记。

  到1937年底,山东省委恢复和建立的党组织有鲁西特委、鲁北特委、胶东特委共3个特委,鲁中工委、鲁东工委、鲁西南工委、淄博矿区工委和济南市工委共5个工委,以及部分县委或县工委。与此同时,苏鲁豫皖边区的中共地方组织也进一步加强和健全。l937年10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机关迁往徐州,郭子化任书记。之后,鲁南中心县委在枣庄成立,何一萍兼任书记。

  各地党组织恢复和建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党的组织力量迅速扩大,这为领导发动各地抗日武装起义、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1938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由林浩代理书记。5月,党中央派郭洪涛率干部约50人到山东。21日,郭洪涛在省委驻地泰安南上庄召开干部会议,传达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确定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郭洪涛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下旬,中共中央根据徐州失守后,八路军准备向苏鲁豫皖四省挺进的情况,决定中共山东省委改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

  调整、加强各地党组织。在山东各地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时,各地的共产党员大都带领群众参加了抗日起义队伍,许多地方党组织不复存在。创建抗日根据地,必须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因此,省委决定恢复和加强各级党组织,除延安来的干部外,又从各部队中抽调许多党员骨干回到地方工作,并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重建和调整了各地党组织。至1938年底,边区省委共调整和组建了8个特委,10多个县委。

  在胶东地区,1938年2月理琪在牟平县雷神庙战斗中牺牲后,胶东特委重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后,派王文任胶东特委书记。

  在鲁东地区,1938年10月,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强淄博地区抗战工作的领导,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将清河特委领导的胶济铁路以南的淄川、博山、临朐、安丘、益都、昌乐6个县划出,组建中共淄博特委,金明任书记。胶济线以北各县党组织仍归清河特委领导。特委机关在临淄、邹平、长山一带活动。

  在鲁西南地区,1938年5月,鲁西南工委改为鲁西南特委,特委机关驻金乡、单县一带。白子明任书记。7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将鲁西南特委与徐(州)西北区委合并,组建苏鲁豫边区特委(亦称湖西特委),王文彬、白子明先后任书记。1939年5月,苏鲁豫边区特委撤销。

  在鲁东南地区,1938年8月,鲁东南特委在莒县大店建立,景晓村任书记,领导莒县、日照等县委和赣榆、莒(县)赣(榆)临(沂)边、胶县、诸(城)胶(县)高(密)边等工委。

  在鲁南地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后,1938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由隶属河南省委改属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不久,特委撤销,所辖地区分别成立苏鲁豫、鲁南和苏皖三个特委,宋子成任鲁南特委书记;邵幼和任苏皖特委书记。三特委均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

  在组建和加强特委工作的同时,在边区省委的领导下,各地还相继建立和加强了县委组织。由边区省委直接领导和建立的县委有11个:新泰县委,董琰、李枚青、周星夫等负责,董琰任书记,对外称八路军驻新泰办事处;莱芜县委,刘莱夫任书记;泰安县委,李铁民任书记;沂水县委,刘建中任书记;蒙阴县委,苏杰任书记;费县县委,李伯瑾任书记;临沂县委,杨士法任书记;临郯县委,韩去非任书记;博山县委,张敬涛任书记;淄川县委,由淄川矿区工委改建,张天民任书记;曲泗宁边县委,孙汉卿任书记。临沂、临郯县委后归鲁南特委领导;淄川县委后归淄博特委领导。以后,莱芜、泰安等县委划归泰山特委领导。

  除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领导的特委组织以外,该时期在鲁西和鲁北地区还成立有鲁西特委和冀鲁边特委。1938年3月20日,根据中共北方局指示,冀鲁豫边区省委在河北省南宫县成立,鲁西特委划归冀鲁豫边区省委领导。9月上旬,中共北方局成立了统一领导津南和鲁北地区党组织的冀鲁边特委。特委归北方局领导,暂由冀鲁豫边区省委代管,李启华任书记。

  新建的党组织需要大批干部去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山东抗战工作的领导,8月,中共中央又抽调张经武、江华等红军干部和长期在白区工作过的党员干部,以及抗大、陕北公学毕业的学员和一部分红军干部、原白区工作干部近200人赴山东。11月底,张经武、黎玉率领上述人员到达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驻地沂水县岸堤镇(今属沂南县)。边区省委将延安来的干部和熟悉地方工作的干部陆续分派全省各地,恢复和加强了地方党组织。

  中共山东分局成立。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决定将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程照轩任组织部长,孙陶林任宣传部长,郭子化任统战部长,刘居英任社会部长。1939年5月至下半年,中共北方局曾一度决定山东分局扩大为苏鲁皖分局,以郭洪涛、朱瑞、徐向前、罗荣桓、陈光、黎玉、张经武、彭雪枫为委员,郭洪涛为书记。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建立。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山东迫切需要大批党政军干部。许多地方党组织需要干部去恢复和加强,数万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和领导机关亟须充实和提高,新建的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亦需要大批干部去领导。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创办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兼任校长。干校随省委活动,始驻新泰、蒙阴,后随省委南下至费县、滕县。不久又返回沂蒙山区。因学校长时间驻在沂水县岸堤镇,故习称岸堤干校。干校共举办5期,培养党政干部30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党的各级组织领导骨干,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

  (二)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党的建设

  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方针,山东分局及时提出了党的组织建设意见,并通过划分战略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展巩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等措施,在多方面加强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山东抗战的力量。

  战略区党委成立。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各级党委暂时组织机构的决定》,山东分局“对各级党委所担负的工作区域依照敌情、地形及战略关系与行政区划重新进行划分”,从1938年12月开始,在有关特委及其他党组织的基础上,陆续设立党的区委员会(区党委):12月,撤销胶东特委,成立胶东区党委。1939年1月,在鲁西北、鲁西、泰西特委的基础上,成立鲁西区党委。5月,以洪泽湖为中心,建立苏皖区党委(同年12月,改属中原局)。同时,撤销苏鲁豫特委,成立苏鲁豫区党委,不久,湖西地区发生“肃托”事件,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7月,在泰山、尼山、淄博、鲁南、鲁东南特委的基础上,成立大鲁南区党委。1940年5月,大鲁南区党委撤销,相继成立鲁南、鲁中两个区党委。1940年10月,撤销由清河特委改成的清河地委,成立清河区党委。11月,山东分局决定将苏鲁豫区党委改为湖西地委,隶属鲁西区党委。1941年2月,中共北方局批准建立冀鲁边区党委,隶属山东分局。党的区委员会之下,依次设地委、县(工)委、分区委。党的各级领导机构的调整和健全,使党对根据地的领导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在津浦铁路以西的山东地区,1940年4月,鲁西南地委划归冀鲁豫区党委;1941年7月,鲁西区党委和冀鲁豫区党委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区党委,隶属北方局;1942年10月,湖西地委亦划归冀鲁豫区党委。

  山东军政委员会成立。鉴于山东战略地位的重要,中共中央先后派大批干部和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到山东。6月,徐向前、朱瑞根据八路总部决定,到达鲁中。8月,建立八路军第一纵队,徐向前任司令员,朱瑞任政委,统一指挥八路军在山东和苏北的部队。1939年8月,为统一山东党政军群各系统的领导,建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朱瑞、罗荣桓先后任书记。10月,郭洪涛去延安后,朱瑞接任山东分局书记。

  巩固发展党组织。1938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根据这一指示,山东各地党组织大量发展党员,到1939年8月,根据地党员发展到5.15万人。为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1939年10月,山东分局连续发出《关于发展地方党员的指示》、《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强调巩固党组织的重要性,并对巩固党组织工作作出部署。各地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普遍开展了组织整顿工作,主要对区党委以下各级组织进行审查,程度不同地审查出了一些奸细、叛徒及其他不良分子。在这期间,党组织一边巩固,一边发展,到1940年4月,山东党员总数达到11万余人。

  加强党员教育。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自上而下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了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1938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成立省委党校,郭洪涛兼任校长。党校对外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校。l2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学校遂改为山东分局党校。1939年10月,朱瑞兼任党校校长。l940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按照中央的要求,山东分局要求各区党委、地委也要开办党校。10月鲁中区党委成立后,山东分局决定将分局党校改为鲁中区党委党校。12月,建立山东分局高级党校,朱瑞兼校长,萧华兼副校长。至1940年9月,山东分局党校共开办5期干部训练班,前4期学员即达980名。通过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理论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山东各级党组织的艰苦努力,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到1940年底,全省党员发展到11万人。

  (三)抗战最困难时期党的建设

  从1941年至1943年7月,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为克服严重困难,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刘少奇的帮助下,加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一了指导思想,扭转了工作被动局面。在此期间,整风运动初步开展,见到成效;整理和改造农村支部,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调整机构设置,扩大政府职能 1941年3月,山东分局作出《关于党的组织领导的新决定》,要求在已建立民主政权与各种群众团体的地区,县委以上党委的政府工作部、民运部和社会部应即撤销,以充分发挥政府、群众团体和公安部门的作用。党委则应加强组织部、宣传部,保留统战部和军事部,设群众工作委员会。4月,为了加强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山东分局成立政府工作委员会,朱瑞、陈明分任正副书记。并决定民政、财政、经济、地方武装、国民教育、公安、司法等项工作统归省战工会领导,使省战工会成为全省实际上最高政府机关。在省战工会内设党团,以保证战工会执行山东分局的政策和决定,黎玉、陈明任正副书记。

  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 中共中央十分注意协调、统一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在分散的游击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各武装部队和党政军民领导机关间的关系。1941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决定,由山东分局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工作,分局暂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任书记;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首长指挥;成立新的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1942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布统一山东军事指挥令,决定山东纵队所属部队划为地方军,山东纵队司政机关改为山东军区司政机关,8月,正式改编,黎玉任山东军区政委。一一五师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遵照党中央1942年《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指示》,山东抗日根据地于1943年3月实行了党的一元化领导,朱瑞继续任山东分局书记(9月,罗荣桓接任)。同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罗荣桓任司令员兼政委。同时,各战略区、各地区也实行了一元化领导。从此,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战略方针、军事指挥上达到了完全的统一。

  开展整风运动    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山东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整风运动。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共分三个阶段,其主要步骤是: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规定的马列主义著作和党的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反省自己的全部历史、思想和工作,在个人反省总结的基础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思想作风上的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引导党员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历时三年多的山东党组织的整风运动,在山东分局和罗荣桓的领导下,从山东党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执行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有关指示,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尤其在审干工作中,山东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国唯一没有搞“抢救”运动的根据地。

  整理与改造基层党支部 1943年1月15日,山东分局发出《关于改造支部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基层支部工作薄弱,是山东党建设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主要缺点表现在成分不纯洁、党员水平过低、组织松懈、支部领导不民主、核心作用一般不高等。决定要求在1943年内全山东党的支部工作能有一个真正的初步改造和转变,并就整理与改造支部的标准、方法、方式等作了规定。要求先从根据地做起,再及游击区和敌占区。3月4日,山东分局又发出《关于改造支部工作的补充指示》,要求各分区委在领导上应当将工作重心放在有政治经济意义的中心村庄,推动一般村庄,要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党支部;确定提拔和清洗对象要严格执行由上两级党委批准的规定。到1943年8月,这项工作基本结束。通过整理和改造基层支部,达到了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员认识,活跃支部生活,严格政治制度,增强组织观念的目的。

  建立党员干部教育体系 随着党员数量的剧增,山东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到1941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体系。一是加强了对党委宣传部门的领导,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机构。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新党员学习教育制度、上党课制度、党员参加群众上大课制度、学习委员会制度、分级训练干部制度等。三是明确规定了各项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工作教育、时事教育、文化教育等。四是创新推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包括党员教育与群众性教育相结合,教员准备课制,领导干部讲课制,讲解、讨论和自学三结合,开展党内批评与斗争,等等。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体系的建立是山东党组织建设史上的一大特点,对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加强党员干部的阶级观念和气节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重视调查研究,不仅是党做出决策、推进工作的工作方法,而且是坚持群众路线、作风务实的体现。按照中央要求,1942年2月6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全省建立调查研究机关。山东分局设立调查研究室,其下设党务、党派、敌伪、政经各股,李竹如兼任调查研究室主任。同时决定在各区委设调查研究组。地委、县委不另成立机构,但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调查研究工作。同日,山东分局作出《关于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指示》,对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部署。1942年6月1日,省战工会作出《关于各级政府设立调查研究组的决定》。要求在署至县各级均设立调查研究组。各级调研机关建立后,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尤其对农村阶级关系和群众负担、土地人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争取抗战最后胜利时期党的建设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为充分发动群众,迎接抗战胜利,中共山东分局结合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权的改造等,加强了群众工作。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山东分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的基础更为牢固,领导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强了城市党组织建设,为反攻作战准备了条件。

  加强城市党组织建设 1943年,随着抗战形势的逐渐好转,反攻的迫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成为当务之急。1943年7月,山东分局要求各战略区抽调适合城市工作条件的干部训练后派往各城市,建立与加强城市党的领导机构。1944年6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工作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各地党委,必须把城市工作与根据地工作作为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准备担负起夺取所属一切中小城市和交通要道的责任。为贯彻中共中央上述指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扩大会议决定,分局和各区党委设立城市工作部,中共渤海区委建立济南工委,中共胶东区委建立青岛工委。8月,山东分局发出《为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的指示》。9月,山东分局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主要研究了发动城市、交通要道的工人和千百万群众,争取伪军、伪政权,准备武装起义的工作。会后,渤海、胶东、鲁中等区党委根据会议决定,以济南、青岛、烟台、徐州等城市和胶济、津浦、陇海路为重点,抽调大批干部建立和加强城市工作机构,广泛开展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很快取得较大进展。据1944年10月17日统计,胶东区在敌占的东北、青岛、烟台、龙口、威海、石岛等城市有党员230人,鲁中区在济南、淄博、泰南矿区及津浦、胶济铁路发展党员128人;鲁南区在各敌占城市中,打入和原有的党员干部共40人;渤海区除建立天津工委外,还建立了中共张店及铁山矿工委和几个支部;滨海区已建立城工部,并调训干部准备打入城市。截至此时,全省在城市、矿山及交通要道共有党员501人,团结群众2300余人。

  在济南,l943年4月,因日军“扫荡”和工委成员的变动,济南市工委自行解体。7月,山东分局为加强济南工作,建立了济南工委和济南市政府办事处,张洪涛、武中奇分别任书记和主任。工委和办事处机关设在章(丘)历(城)泰(安)边的根据地内,工作指导方针是依托根据地开展济南城市工作。1945年5月,中共渤海区委也建立了济南工委,彭瑞林任书记。同时还建立了天津工委、胶济工委,加强了辖内大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

  在青岛,l943年10月,山东分局在根据地日照县成立了青岛工委,统一领导青岛市内支部和沧口支部。青岛党组织,多方面开展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各界民众进行抗日斗争,曾创办了秘密刊物《洪流》;收集情报,组织人力物力,支援根据地。1944年12月,中共胶东区委建立了青岛工委,丛烈光任书记。工委成立后,整顿了市内所属党组织,成立了3个特别支部,分别领导妇女、学生、工人工作。

  在烟台,1941年春,由于缺乏秘密工作经验,使党的活动有些暴露,加之受到“肃托”错误的影响,胶东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撤销了烟台市委,并将党员调回根据地。1943年春,区党委选派受过专门训练的党员进入市内,于第二年4月成立了烟台特区工委。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建立健全了支部组织和支部日常管理制度,改善了支部领导成分。支部建设与群众工作、群众运动相结合,是这一时期支部建设的突出特点。各群众组织适时建立了党的支部,培养吸收优秀分子入党。党员教育工作,同党员思想实际相结合,同党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注重培养支部教育的先进典型,推广支部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改造村政制度和加强支部建设工作,使广大农村基层政权和党的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干部素质得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强我弱的战略态势,党主要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边联县开展活动。为了方便领导,往往一个县分成几个县,组织机构和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山东分局依照敌情、地形、战略关系和各级党委的工作区域,先后在山东抗日根据地设立过11个区党委,至抗日战争胜利时,调整为鲁南、鲁中、胶东、渤海、滨海5个区党委。在各区党委领导的行政区内设有行政公署、军区等政军领导机关和抗日群众团体组织。各行政区下设若干专区,建有地委、专署、军分区等领导机关。到抗战结束,全省各县、区都建立了县委、区委,大多数自然村建立了党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抗战之初的2000余名发展到20多万,若与冀鲁豫区山东部分合并统计,计有党员30万,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