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在山东,感受不一样的红色游

2024-06-30 00:00: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七一”将近,全国各地再次掀起红色游热潮。在嘉兴南湖,众多游客坐船前往湖心岛瞻仰红船;在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推出了快闪舞蹈《硝烟中的赞歌》以及《红色专题曲艺会》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活动。其实,不只在七一,近年来,红色游持续升温。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面对红色游的广阔市场,山东各地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探索。

  山东红色游资源丰富多样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红色资源丰富。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尤海涛说,山东红色景区中,遗址、教育基地以及场馆类的红色资源产品尤其丰富,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山东有25处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空间上广有分布,在各个区域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比如运河红色文化,滨海红色文化、以枣庄为代表的铁道红色文化、以沂蒙山区为代表的沂蒙红色文化,等等。

  近年来,山东各地不断探索红色游发展新路径。比如,济宁新建的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以1840年鸦片战争到21世纪初这百十余年的史实为背景,规划建设东方欲晓、抗日征程、铁道游击等12个大型主题场馆和53个室外游乐项目,采用AR全息、大型机械运动、声光电等高科技,结合虚实景表演、幻影剧场等表现方式,打造一系列沉浸式、强互动的红色主题项目和特色景观。

  再比如,在沂蒙常山庄村,作为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核心部分,这里的小院演出颇受欢迎。这种沉浸式情景小院短剧大多由当地文艺爱好者出演,本地人演本地故事,更让人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在挖掘红色资源方面做了多项工作。临沂深化业态融合,用活“红色+”,打造“红绿蓝古今”五条线。比如,“红色+绿色”,实施“激活蒙山旅游”、“沂蒙乡愁”民宿打造、旅游重点镇村建设等项目,推出蒙山栗子自然营地等帐篷露营、房车营地新业态,壮大生态旅游“绿线”。“红色+蓝色”,发挥“八水绕城”资源环境优势,开发“夜游沂河”线路产品,整合四河八岸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设施,打造水韵琅琊城市文旅综合体。“红色+古色”,以红色作底色,延伸挖掘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七圣”故事,推进兵学文化公园数字化提升等项目,创新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古线”,展现临沂文化厚度。“红色+现代”,以“时尚临沂”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推出《国秀·琅琊》《夜画琅琊》等旅游演艺项目,将临沂城区打造成为“演艺之城”。

  串点成线,以红色游带动乡村振兴

  山东红色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尤海涛告诉记者,山东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但同时也存在各个区域相对独立的问题。如何把不同地区的红色资源有机整合串联起来,需要更好的联动机制。

  记者注意到,近日,山东省以各市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场馆为切入点,精选全省16市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以国防动员主题为主线,串联起省内渤海红色文化、运河红色文化、铁道红色文化、黄河红色文化、滨海红色文化等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发布了49条国防动员红色旅游线路。包括各设区的市国防动员红色旅游线路42条,跨市国防动员红色旅游线路7条。其中,济南、淄博、东营、潍坊、泰安、日照、临沂、聊城8市各2条;青岛、枣庄、济宁、威海、德州、菏泽6市各3条;烟台、滨州2市各4条。

  其中,跨市国防动员红色旅游线路以红色文化主题设计,串联起各市间拥有的相同红色文化基因。比如黄河文化主题游,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是一条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红色教育于一体的旅游线路,旅途中可以游览菏泽市黄河水利风景区、聊城市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德州市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济南黄河文化展馆、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景点,在各具特色的美景中感悟新时代黄河文化地标背后厚重的红色基因。

  “我们很多红色资源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如何继承发展好红色资源,对乡村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尤海涛认为,红色游可以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结合,通过红色文化引领下的“三产融合”,把红色游做成区域性产业,让群众在参与红色旅游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获利。这样不仅能增强当地人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度,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也能通过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在构建红色文化、红色研学一系列产业链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丰富其内涵,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传播红色文化。”尤海涛认为,现在在对红色游的宣传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过去的故事,而是要立足于当下,讲述其在现在的先进性和意义。“我们在处理过去和当下两种关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过去的场景做产品设计,还应该从当下年轻人感兴趣的角度出发,突出时尚性,既要体现红色文化的厚重、庄严,也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呈现。”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梁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搜索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