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山东形成了鲁中、鲁南、渤海、胶东、滨海五大根据地,另外还有40个县组成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山东军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不但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加强了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等各方面的建设,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作用。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月7日,全球首个网上虚拟现实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馆,纪念馆将通过全景式三维立体动态浏览技术,向全球网民实景再现山东抗日的丰功伟绩、历史贡献。即日起,大众网记者分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重走山东抗战路,为广大网民、读者讲述难以忘却的山东抗日故事,线下线上同步探营网上山东抗战纪念馆的精彩亮点。
重走抗战路(14)
为保护八路军的孩子,最小烈士“刘氏婴儿”出生三天就被害
大众网记者 卢志强
他没有名字,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烈士,出生仅三天,就被日军残酷杀害。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进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在参观刻有55308名烈士英名的纪念长廊时,听到了关于最小抗日烈士的故事。
在纪念园中,整个渤海区烈士英名录由4块巨幅青石碑组成,石碑的两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生年卒月和籍贯信息。其中,一串“1943年、河坊公社、刘氏婴儿”的名录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1943年,何坊公社堡垒户刘玉梅大娘的儿媳刚刚生下儿子。为便于掩护,一对八路军夫妇便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付给了刘大娘一家。”纪念园的讲解员介绍说,为掩人耳目,刘大娘对外谎称儿媳妇生了双胞胎。但因为汉奸告密,孩子出生的第三天,日本鬼子便杀气腾腾的赶来,逼刘大娘交出八路军的孩子。一边是八路军的孩子,一边是自家的独苗。为保住革命的火种,刘大娘毅然抱出了自己的孙子,孩子最终被日本人残忍地砍成了肉酱。为了保守秘密,直到抗战胜利,刘大娘才说出真相。
作为这个感人故事的发掘者,惠民县党史委副主任孟书军也是在2012年才从杨国夫司令员的警卫员王京建老人那里第一次听说。2012年2月,孟书军一行赶赴济南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采访了这位90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当时王京建老人回忆称,渤海区的人民不仅为部队捐钱、捐物,还把自己的亲骨肉献了出来。后来孟书军走访了多位渤海区老兵,从他们那里也听说了当年老区人民将亲骨肉献出来保护八路军子女的说法,但具体发生的地点和情节并不清楚。
几经周折,孟书军终于从惠民县一位93岁老人张青玉那里了解到这个故事的基本情况。“张青玉老人介绍说献出自己孙子的人名叫刘玉梅,为了保密她一直没有说出真相,当时老百姓都很鄙视她,受了很大委屈。” 孟书军告诉记者,去年张青玉老人已经去世。因为没有能补充到更详实的资料,后来便将这个婴儿称为“刘氏婴儿”。孟书军说,正是因为军民一家,老百姓拿八路军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能够无私奉献,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据统计,在抗日、解放战争期间,渤海区仅惠民县就有10700多名青壮年参军参战,出现了很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场面。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华东战场重要的物资供应地,全区支前的民工达81.9万人次,出动大小车近128万辆次,牲口97.8万头,运送支前军粮1.35亿公斤(占山东全省这一时期全部支前用粮的38%),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