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寻访威海抗战老兵:张修己与理琪的革命故事

2015-07-29 09:09:00来源:威海网·威海日报作者:谢菁

张延滋展示父亲张修己的手写回忆录。 本报记者 杨正 摄

  为掩护理琪

  变卖家中最后几亩地

  自理琪到了文登后,文登临时县委的工作很快有了起色,党内认识也逐渐统一,党员精神更加振奋。但时过不久,张修己接到情报,说国民党又回来“清乡”了。担心暴露身份,张修己便将理琪护送到威海一家相对安全的旅馆里住下。

  理琪外地人的打扮和外地口音,使他在旅馆住下后不久便被反动势力盯上了。得知情况后,张修己非常着急。他很快变卖了家中最后的几亩地,换来五十块大洋,准备派人将理琪接回沟于家村。一些不知内情的村人见张修己将田产卖光,都说张修己是“败家子”,但张修己全不在意,心里只惦记着理琪的安全。

  张修己将五十块大洋交给一名党员,让他火速去威海接理琪回来。没想到,中间出了差错,没有接成。等了两天,不见有人来接,为防不测,理琪变卖了行李付清店费,匆匆离开威海去了济南。

  到了济南后,为了不让朋友担心,理琪冒险给张修己写了一封信,将前几天的情况讲明。张修己马上给他回了信,详细汇报了这几天胶东革命的情况,并恳请理琪返回胶东。

  挂念着胶东的情况,理琪又冒险回到文登,根据急剧变化的时局需要,召开了临时县委扩大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斗争策略,并及时把全县的党组织恢复起来,还派人去昆嵛山与于得水取得联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一一·四”暴动中失去联系的党员大部分都联系上了。大家在文登临时县委的基础上,重建了中共文登县委,由张修己任书记,王亮任组织委员,倪一文任宣传委员,于得水任军事委员。

  认真分析胶东地区的整体情况后,理琪认为成立胶东临时特委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召集党员代表讨论。1936年4月,胶东临时特委成立,理琪任书记,委员有刘振民、邹恒禄、张修己等人。

  此时,理琪对胶东的情况已有深入了解。针对党内一度出现的急躁和悲观情绪,理琪决定以胶东特委的名义,亲自起草《胶东特委会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下发到各基层。起草后,为了安全,他们选中沟于家村村头一座庙作为“印刷所”。早晨天不亮,他们就翻墙跳进庙里,特委巡视员王台负责刻版,张修己与理琪负责印刷,直到入夜后三个人再悄悄翻墙出来。一连干了五六天,才印好了这封信,并装订成册。

  在张延滋的家里,记者看到了这封保存完好的油印信。在长达7300多字的信中,理琪总结了“一一·四”暴动前后的工作,深刻指出了在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必须严密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的政治文化水平,积极开展斗争。直到最后血战雷神庙时理琪牺牲,父亲张修己与理琪一直并肩战斗着。

  “理琪最好了,要是还活着,我们村就更好了!”张延滋说,母亲梁秀兰每次谈起理琪,常会说这句话。虽然父亲没有留给自己太多东西,但张延滋说这些精神财富是无价的。

12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