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蒙阴近代人物—杨荆石

2015-07-28 14:12:00来源:mengyin.cn作者:采编

  杨荆石(1902~1943) 原名杨玉珍,蒙阴县七区青冶行村(今属沂源县)人。父亲是民间医生。他9岁时,进本村私塾读书,后求学于黄庄高小。18岁考入曲阜二师。1924年考入上海美术学院。那时上海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进步学生到处演讲,宣传民主、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对荆石是极大的教育,这时他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1927年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军中任连长、营长、少校团副。同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杨荆石对此深表愤慨。他在军中揭露反动集团镇压革命的罪恶行径,并大声疾呼:“蒋贼不除,国无宁日”。这些革命言行,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注意。

  1928年4月,他得悉国民党要逮捕他,便脱离部队。以后,他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从事木刻活动。1935年到青州四师任教。1936年春,任济南乡师教员。1937年春,济南乡师选送了两批学生去延安学习,但路费不足,无法成行。杨荆石慨解义囊,拿出仅有的20块银元,交党支书高启云作为学生路费。1938年,他参加徂徕山起义。荆石艺术造诣很深,常用警时(荆石二字谐音)署名作画。他的《酒徒之案》、《卧薪尝胆》很有名气。1939年4月他任山东鲁迅艺术学校教务主任。这时,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给其书画题词中写道:“革命的武器有多种……一幅生动的图画胜过三千支毛瑟枪。’’对他的绘画作了高度的评价。后经山东分局民运部长霍士廉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亲属包括他的爱人、子女、侄女等共22人参加革命,有5人为革命牺牲,被称为新的“杨家将”。  1939年秋,杨荆石调回本县。次年7月11日,县参议会在梭庄召开大会,一致通过罢免反动透顶的国民党县长郑小隐的职务,选举杨荆石任蒙阴县县长。杨被选为县长后,立即发表了就职演说:“大家选我当县长,我决心不负众望,把人民的事情办好。要廉洁奉公,当好人民的公仆,请大家监督,如发现我有违背诺言的行为,可随时罢免我。”他平日工作认真、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不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人民群众都愿意找他谈,已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庄户县长”。

  杨荆石在任县长期间,他首先提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事业。另外他关心教育事业成立冬学促进委员会,到1941年春,办起抗日小学57处,学生1600人,冬学74处,学员3000余人。

  1942年2月,杨荆石调鲁中行署教育处工作。次年11月他出外检查工作时,误被枪弹击伤,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