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又名张师玉,1912年出生,齐河县人。1924年进济南新城兵工厂当童工。1928年加入工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由石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担任济南新城兵工厂党支部组织委员,积极慎重地物色对象,发展党员。同年6月,党支部利用韩复榘与蒋介石的矛盾,发动全厂工人举行罢工,反对国民党当局将机器南迁和克扣工人的薪金,要撤换厂长胡天一,立即停止机器南迁,并派代表赴省政府请愿,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1936年12月,新城兵工厂党支部书记石哲被捕,经省委批准,他任支部书记。
1937年8月,随日本侵略军不断逼近,国民党政府决定将济南新城兵工厂迁往西安,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济南新城兵工厂党支部所属党员全部随厂迁往西安,并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0月到达西安,不久,兵工厂要迁往重庆,组织决定让他去延安,在延安学习和工作了4年。
1941年,受党组织的派遣,返回山东。由于途中受阻,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太行分局工作了一年半才又踏上归途。1943年5月,他和爱人王真到达山东分局,并参加了分局召开的区党委书记联席扩大会议。6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重建济南工委,他任书记兼泰山地委副书记。8月,主持召开了济南工委工作会议,传达了山东分局的指示,确定了依托根据地开展济南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9月,到达章历边地区,召开了第二次工委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开展城市工作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力量,打开工作局面。会后,他们各自分头进行工作,从济南城南、城东、城北3个方向对济南展开了攻势。两年来,工委在市内发展了480多个群众地下工作关系,打入干部70余人,发展党员30余名。
1945年8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在历城南部山区建立济南市委,撤销济南工委。后曾任沂蒙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院党委书记等职。
彭瑞林,1912年4月生,山东省益都县人。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益都十中党支部书记及益都县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益都县委组织部长,益都、寿光、临朐、广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沂水县九区区委书记,冀鲁边区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渤海区委济南工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渤海区委委员兼民运部长、渤海区农会筹备处主任、渤海四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1949年3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历任华东干部南进纵队四大队政委,中共浙江省丽水地委、温州地委书记,浙江省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秘书长、第二办公室主任,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浙江省委常委、省政协副主席,全国老年体协副主席、顾问,浙江省顾委常委。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6月28日在杭州病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组织领导当地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8月参加益都暴动。暴动失败后,遭当局通缉,转移至济南,负责济南乡师、小清河航运局等单位地下党的工作。1933年2月,因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破坏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1937年11月,根据国共双方谈判协议,被无条件释放。出狱后,不顾体弱多病,立即返回益都筹建抗日武装,参与领导当地的抗日武装斗争。彭瑞林一生坎坷。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他受到错误处理。“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严重迫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浙江省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党籍和政治名誉,重新走上省级领导岗位。
1990年6月28日在杭州病逝。(来源:传记画册《齐鲁儿女》上卷人物)
牟德海,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烟台地下工作者。烟台工委成立以后,烟台党的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分局和胶东区党委关于开展大城市工作的指示,逐步把城市地下工作的重点,转变为解放烟台做好内应准备。首先,烟台工委针对当时党员教育工作薄弱等状况,根据城市地下工作的特点,于1944年冬季举办了党员训练班,对全体党员普遍进行了一次培训。通过普训,使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提高,为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和烟台的解放做好了思想准备。同时,烟台工委还以派遣打入为主,向市内派遣骨干力量,建立地下武装,迅速壮大市内的隐蔽力量,组成一支有丰富城市工作经验的骨干队伍。烟台工委主要在工人、贫苦市民和学生中开展抗日宣传,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并通过各种“关系”打入敌伪内部,开展瓦解敌伪、搜集情报等工作。胶东区党委也非常重视烟台市党的地下工作,不断派遣敌工人员进入市区。1942 年冬季,胶东区党委统战部秘密派中共地下工作者牟德海来烟台开展党的统战工作,建起了党的地下联络站。1943年春,胶东区党委派姜文阁、隋贯一、刘维臣等进入市区,刘维臣利用与烟台工商界有联系的条件,以经商为掩护开展工作。姜文阁则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新港公司,当上了工长,他还借新港公司招工的机会,把八路军东海部队的几名战士招进该公司的采石场。这几名战士以打石头为名,多次把炸药偷出来,运往抗日根据地。同年4月,胶东区党委统战部派遣牟德海进入市区秘密进行统战工作。牟德海以岳父在烟台开设的茶馆作掩护,利用和烟台伪新民会部长助理牟焕伦是同乡的关系,做通了牟焕伦的工作。牟焕伦愿意接受我地下党的单线领导,承担搜集日伪情报的工作,并通过姨母了解和亲自考察得到在烟台工商界颇有影响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经理张巨烺一家的遭遇,决定对其进行统战争取工作。张巨烺一家在牟德海的启发帮助和团结争取下,共同参加了抗日活动。
张世禄:16岁的张世禄(张弼士的孙女),初中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呆在家里。她的母亲李德贞几次托人帮女儿找工作。此事被我党地下工作者牟德海知道了,他马上向党组织做了汇报,结果,上级同意牟德海夫妻把张世禄带到解放区去。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长于谷莺等领导同志热情地接见了张世禄,并鼓励她积极参加各种抗日爱国活动,还决定送她到胶东公学学习。当时的胶东公学学生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大家团结、协作完成各项任务,抗日救国热情高涨。期间,张世禄每逢回烟台看望父母,总是把党组织的关怀和在解放区的所见所闻讲给亲人们听,使全家人深受教育和启发。张巨琅是印尼华侨,日本侵略者占领烟台后,他的资本被强行没收,只在张裕公司挂个虚名,每月工资仅30元。家庭失去了经济命脉,生活极为窘迫。他们一家人痛恨日本侵略者,思想深处都有抗日救国的愿望。
在张世禄的影响下,不久,她的母亲李德贞主动找到牟德海,要求带着四个孩子到解放区谋生。胶东区党委不但满足了她的要求,还安排她到栖霞铁口区峨山庄小学教书,当地政府把她们作为抗日家属予以照顾。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给张巨琅一家带来了新生。1943年8月,张巨琅应邀到解放区参加联欢活动,参观了军事表演。根据地军民进行篮球赛时,他还饶有兴致地担任了裁判员。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抗日才能走向光明。
1945年8月中旬,党组织派牟德海潜入烟台,为解放烟台做情报搜集和宣传发动工作。胶东区情工部还特派李德贞携三女儿同行。他们都化了装,扮成一家人的样子。牟德海骑自行车,车上放50斤小麦,扮成粮食小贩。进市区要经四道岗卡,他们配合默契,都顺利地通过了。此时,张世禄已经打入烟台伪警察局工作。李德贞母女在传递情报过程中机智勇敢,不畏艰险,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多次使其他同志化险为夷,完成任务,为烟台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烟台解放后,张世禄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被任命为市公安局侦察组副组长,又投入到侦破敌特的斗争。
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