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成立旧址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总部遗址——南塘南塘旧址
1937年12月中旬,中共邹县县委在南亢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有200多人,100多支枪,冯起任总队长。1938年3月初,郭子化、张光中通过统战关系,从国民党徐州专员兼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争取到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公开在沛县、滕县、峄县等地发展抗日武装。3月底,各支抗日武装合编为1个大队,朱玉相任大队长,下辖4个中队。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老古泉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治委员,韩文一任参谋长,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总队下辖3个大队和1个直属宣传队,共600余人。抗日义勇总队成立后,依靠滕峄边山区,开辟以抱犊崮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
郭子化
1896年10月28日生,江苏省邳县人。早年在家乡务农时读过私塾。1915年入高级小学读书,1918年考入徐州的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担任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积极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2月,入南京东南大学高级补习班学习,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夏,考取北京朝阳大学,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7月,弃学参加北伐;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安徽省泗县、河南省永城县开展革命工作。1932年9月,受中共徐州特委派遣,到山东省枣庄矿区恢复发展党组织、开展工运工作。1933年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34年夏,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建了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任书记。1937年2月到延安找到党中央。根据中央决定,苏鲁边区特委划归河南省委领导,有党员300人。1937年5、6月间,郭子化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和白区代表会议。7月底回到山东。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子化任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1总队和第2总队。1938年8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分为鲁南、苏鲁豫、苏皖三个特委,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山东省委)领导。1938年冬,郭子化调任山东省委统战部长。山东省委改为山东分局后,任分局统战部长。1939年10月,赴延安准备参加党的七大,先后在马列学院和中央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10月返回山东解放区,194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华东局秘书长。领导山东全省并负责组织协调华东各省的支前工作,为支援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做出重大贡献。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任济南特别市市长。1949年2月,华东局南下后,任山东分局委员、统战部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1950年任山东省人民政府代主席。1954年1月调任华东军政委会兼上海市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1955年2月起任国家卫生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等职。1975年12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光中
原名新亭,字耀华。1901年生于江苏沛县。1928年5月入国民党军方振武部,1929年回乡任小学教员。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丰县、沛县、萧县、铜山、滕县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参与组建中共苏鲁边临时特委,任特委宣传委员兼沛县县委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郭子化等在鲁南领导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5月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总队长。后因统战关系,该部先后改称山东省第三保安司令部直辖第4团、保安第2旅19团,连任团长。1939年9月正式改编为八路军苏鲁支队,任支队长。在八路军115师指挥下,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1940年10月任鲁南军区司令员。1945年在对日大反攻中,任山东军区第5路军前线指挥,与王麓水率鲁南军区部队,向徐州东北外围地区进攻,攻克官庄车站,切断津浦铁路,收复泗水、曲阜、台儿庄、峄县等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鲁南军区司令员,鲁中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参加鲁南、孟良崮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徐州警备区司令员,徐州市市长、市委副书记,江苏省政法委员会主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兼党组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84年6月8日在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