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6月,各地共产党组织根据山东省委的部署,以中央和北方局派来的干部以及刚从狱中释放出来的共产党员为骨干,在全省发动了数十起抗日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武装,仅1938年即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同时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共2.45万人。山东纵队的成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已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华北抗日救国总会会长周砚波
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机构
1937年7月15日,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等联合盐山县的爱国进步人士周砚波等召集民众,在盐山县宣告成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山东省委派红军干部周凯东、郭盛云前去加强起义部队的军事领导,并派于文彬到冀鲁边组建了鲁北特委,统一领导津南、鲁北地区党的组织。为便于和地方实力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改番号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8年1月31日至4月6日,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连克被日伪军侵占的盐山、无棣、乐陵、庆云等4座县城,并在4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控制了以乐陵县为中心的乐陵、庆云、宁津、盐山南部、南皮东部,东西约百里、南北五六十里的区域。1938年3月,鲁北特委书记于文彬牺牲。
于文彬(1916-1938)又名余士珍,化名余振芳、于启明,河南息县临河店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鲁北特委书记、冀鲁边工委书记,是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38年9月,在守卫盐山县城的战斗中因手枪走火负伤,不久伤势恶化,逝世于盐山县崔口村医院。
马振华(1905-1940) 河北省盐山县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盐山县委书记、边区战委会主任、边区特委组织部长、地委书记等职。1940年9月,他在宁津县柴胡店区薛庄召开秘密会议,被叛徒告密引敌包围,在突围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