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

2015-06-10 16:37:00来源:山东省情网作者:省情网

  第二阶段:1939年9月抵达抱犊崮,逐渐打开鲁南抗战局面。

  1939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与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指示山东部队:鲁南在日军“扫荡”后,局面混乱,国民党军损失很大,我应趁此机会将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和肖华纵队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并派得力的党政机关干部任专员、县长、区长,建立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根据这一指示,第一一五师主力陆续向鲁南挺进。由彭雄、周贯武、彭嘉庆率领的路东支队,从鲁中沂蒙山区的费县北部南进鲁南;由张仁初、刘西元率领的第六八六团,东越南阳湖,从邹县、滕县一带进入鲁南;8月,师参谋处处长王秉璋、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师直属大队,从马家峪出发,于9月1日进入抱犊崮山区的大炉村(今属苍山县)。9月4日,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给第一一五师发出指令,指出:肥城山区甚小,我一一五师主力应转移到泗水、费县、临沂地区;肖华所部驻区粮食困难,敌之封锁严密,应转入鲁西。9月下旬,肖华奉命率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和主力一部由冀鲁边区转移到鲁西。清河区第三支队奉省委指示,将主力移至淄河流域的池上地区。同时,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七大队调回湖西,进行恢复工作。第七大队改番号为第三大队。第四大队改番号为第二大队。罗荣桓则率师部、第六八六团及津浦支队由鲁西越津浦铁路去鲁南,于10月下旬,到达大炉。罗荣桓在大炉师直党的活动分子会上作了《目前政治形势及政治任务》的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势,指出当前总的方针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三大口号: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巩固和扩大现有阵地,充实自己的力量,坚持模范的游击战争。

  12月26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在第一一五师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提出:目前师直属队的任务是建立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并使之成为我军单独的抗日根据地,以配合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30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制定战略计划,主要内容是:(1)创建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鲁南抗日根据地,以后再向东北发展,与山东纵队活动地区连成一片。(2)留主力一部坚持冀鲁边区的斗争,由肖华统一指挥鲁西地区各部队,巩固鲁西、泰西根据地,使之成为我军独立坚持山东的辅助阵地(鲁西、泰西根据地已有11个县政权,部队17000人)。(3)苏鲁豫支队率领第三大队仍留湖西地区;第二大队到鲁南;第一大队配合新四军开展苏皖边工作。不久,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部队进入抱犊崮山区。鲁南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已扩大南至郯马、东至仓山、西至邹滕边、北至梁邱一带及费西北一部分地区,先后建立了6个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7月,一直在晋西坚持战斗的第一一五师独立支队在陈士榘、黄骅和王麓水率领下由山西抵鲁西。至此,最后一支派往山东的八路军队伍进入山东,八路军在山东的各部已扩大到7万余人,并建立了30余个县民主政权。

  八路军挺进山东,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扫荡”,创建了鲁南、湖西、鲁西等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山东抗战的新局面。八路军主力进入山东后,在贯彻中共中央军委对于抗日战争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在逐渐实现对山东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上,在抗日武装斗争的指导上,在军队建设上,都取得了许多成就,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胜利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

12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