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山东抗战胜利的关键

2015-07-06 10:46: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杜学霞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杜学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以前,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浴血杀敌,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在山东,千万齐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敌,谱就了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抗战壮歌,取得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抗战伟绩。山东抗战的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党领导下人民的英勇斗争真正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随即平津陷落,晋冀残存,日寇的铁蹄踏进山东境地。在此国破族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首先举起了抗日的义旗,英勇的山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铁血回应日寇的暴行,展现了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死保卫家园,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937年11月,冀鲁边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关内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举行徂徕山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战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各地党组织相继发动了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泰(安)西、(微山)湖西等抗日武装起义,开辟了胶东、鲁中、鲁西、清河、湖西、鲁南等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支持的情况下组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使抗日烽火燃遍齐鲁大地。

  为了贯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加强党对山东抗日工作的领导,推动山东抗日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先后派遣大批党员、干部和战斗骨干到达山东,1939年又命罗荣桓等率领115师主力千里东进到山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以及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其他中央部门多次就山东的抗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1942年4月刘少奇受中央委托亲临山东根据地检查指导抗日工作,对推动山东工作的转变和局势的转折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山东军民坚决贯彻独立自主原则,不断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组织和依靠广大群众,在极端复杂、异常艰苦的环境中迅速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坚持对日伪的反围剿、反扫荡、反蚕食的游击战争,打退顽军、土匪的摩擦和滋扰,大力开辟并巩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民众信赖和拥护的抗日柱石,使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使山东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依托,成为联络华北、华中两大敌后战场、沟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略枢纽。在与侵略者的殊死斗争中,山东军民在毛泽东“持久战”、“游击战”战略思想指导下,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创造了多种多样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涌现出了诸如胶东地雷战、微山铁道游击队等游击战典型,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创造了战争史上具有战略性的大规模游击战的奇迹。

  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一系列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策,把山东建成新社会理想的实验基地和模范根据地。首先,根据地普遍建立了以群众民主选举为基础、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委员,颁布了党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等众多法令法规,将山东各界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其次,党深入开展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生产运动、救灾救荒、冬学运动,紧密依靠群众,团结教育群众,努力改善民生,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生动局面,留下了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渤海精神”、“胶东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1943年下半年,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出现根本转折之际,山东军民最早开始了中国战场上对日局部反攻作战,逐村逐镇收复国土,大量消灭日寇伪军,为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八年抗战中,山东军民共作战2.6万余次,歼日伪军51余万人,自身也付出了近400余万人伤亡的重大代价。至1945年9月抗战结束,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战时期党领导下的唯一的省政府,已拥有5个行政公署,22个专员公署,127个县政府,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军队27万余人,党员20余万,分别占全国解放区面积、人口、八路军和党员的13%、25%、26%、20%。正因为如此,山东在抗战结束后成为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为全国解放提供了大量干部、军队、人力和物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