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沂蒙革命纪念馆:85个小推车“推出”沂蒙精神

2014-04-28 09:33:00来源:大众网作者:孔红星

  大众网临沂4月26日讯(记者 孔红星 尹海洋)今天上午,沂蒙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作为总设计师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洪麦恩,向大众网记者介绍了展馆的设计理念及参观亮点。他说,团队在设计中,不是单纯地对历史文物的堆积,而是凸显地域特色,以艺术创造性地对沂蒙精神进行升华。

  纪念馆是创造性的,不是简单堆积历史文物

  洪麦恩说,沂蒙革命纪念馆的设计工作是2012年底到2013年初开始的,最初内容主要是临沂市宣传部、党史办等单位部门做的一些工作。临沂地区有着深厚的积淀,这个地方的红色文化很发达,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首先不缺素材,只是缺一个贯穿的主题。 临沂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包括党校、党史办经过很长时间的组合,历时大约十个月,到后来设计人员参与之后,形成一个联合团队,一边设计一边组合调整。后来,设计过程中有一个本质的飞跃,就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来临沂视察时做了重要的指示。随后,工作人员根据临沂市领导的要求,在设计上做了调整,把原来的革命历史馆提升为沂蒙精神馆。

  在整个过程中,两方面的团队紧密集合,一个是组织内容的,他们依据深厚的历史底蕴,把本来就存在的大量资料进行积累,系统贯穿起来。再就是设计,设计团队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反反复复的调整。在设计中,最大的特点是调整,需要反复的修改,包括空间搭建之后还要再修改,另外,整个的工作就是创作性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摆放。

  这个纪念馆符合革命纪念馆的特征,包括大量的文物,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创造性。比如,这样一个场景,我们是根据历史照片进行还原。 根据照片里的细节,比如服装、形象、人的表情等还原历史,包括每一个道具,每一间房子房子,都要到革命遗址现场进行再现,然后进行创造和提升、升华,体现沂蒙精神。

  还原历史真相,渲染沂蒙区域特色

  洪麦恩说,展馆中没有用大量的红色来渲染,而主要是渲染沂蒙区域的特点,还原历史的真相。“让现代游客看到的是符合地域地貌特色的沂蒙精神,一种新地域,并不是说完全的写真复原,而是经过整合加工、艺术处理,把一些语言符号都表达出来,包括一些土墙,它和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比如墙是用石头垒砌的,房盖是草编的,房檐是石板的,不深入生活不深入考察,是很难制作的。另外,我们还要把历时留下来,将来地域建筑可能不会存在,风光也会改变,那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保留。”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深入了解后,设计团队做了目前的纪念馆,把革命思想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历史主义结合起来,综合地去考虑。真实就是力量,如果没有真实性、没有地域特色,就更难感染观众,也没有可信度。

  85个小推车走在曲折道路,设计诠释沂蒙精神

  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中最大的亮点,是85个小推车走在曲折的道路上形成的景象,那条路像飘带一样的路,而这是对沂蒙精神的升华,主要体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革命精神。

  洪麦恩说,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设计中主要体现了这一点。陈毅元帅曾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根据这句话,设计人员开始做了这个创意,想把沂蒙精神进行升华,同时把党的群众路线融进来,把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体现出来。

  他们在设计时体现了“四个一”:一是把习主席对于沂蒙精神的诠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第二个是指“一个精神”,也就是沂蒙精神;“一个路线”是群路线;“一条路”是群众的“支前”路,像一个飘带一样盘旋而上,也是对陈毅同志提到的沂蒙精神的深刻理解,即在设计中体现“曲折”,寓意道路是曲折的,向着解放之路前进,向着新中国的成立前进。

  整个空间利用圆形的空间,没有太故事化,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一定的精神的升华。但是,很写实的是周围的蒙山和沂水。山的特点、崮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域特色得到很好的表现。其实,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在一种土地当中生长起来的,尤其是我们国家当时的情况。所以说,通过这么一种艺术的手法,来升华沂蒙精神。而且通过这些,我们也体现了对沂蒙这块土地的热爱,红色的热土养育了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养育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同时也体现了山和水的美。

  “我们考察过了无数的地,几乎所有的革命遗址都看过了,而且对山中的地貌特色做了深入的考察,山、水以及民居建筑,尤其是一些历史的革命遗址地的建筑,都做了很确凿的、深入的了解。”洪麦恩说,“展馆当中的背景,我们想营造一种反映沂蒙当时革命历史的‘历史时空走廊’,和其他展览不一样,不是平板的而是立体的,有起伏的,最后用背景语言来烘托一种历史气氛。”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