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2015-06-23 17:18:00来源: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

  泰西武装起义旧址位于肥城市仪阳镇空杏寺村的空杏寺西院内,是一处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旧址,1994年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空杏寺村保护管理。1938年1月1日泰西共产党员及各界仁人志士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首先在夏张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十余日后,泰安、肥城等地数支起义队伍汇集空杏寺,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公推张北华任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建立了以段君毅为书记的泰西特委,11月底,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为一支有四千余人的山东抗战劲旅。1992年肥城市政府拨专款对空杏寺西跨院的泰西武装起义旧址进行了维修,制作展出泰西抗日战斗的有关图片,现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筑保存完整,结构稳定。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

  抗日战争初期的泰西地区,主要包括今泰安市津浦铁路以西的郊区、泰山区部分、宁阳县大部分和肥城、东平、长清、平阴、汶上、梁山等县市。境内泰(安)肥(城)、平(阴)、(东)阿、大峰三大山区鼎足分布,泰肥宁、东汶两大平原绵延广阔、运河、汶河纵横贯穿,东平湖泊一望无际。该地区东依泰山连接鲁中,西跨黄河地缘鲁西,南临鲁西南重镇济宁,北靠山东省会济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60年前的1938年1月1日,这一地区的党组织,按照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在日军入侵中国、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紧要关头,勇敢地举起了武装抗日的大旗,成功地发动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在山东人民的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一、 泰西起义前的社会形势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挑起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以此为开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首先占领平(北平)津(天津)地区,又迅速大举南侵。沿津浦铁路南侵的日军很快逼迫鲁北一带,军阀出身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指挥的10余万国民党部队,未作有效抵抗便弃地南撤,致使日军10月初占领德州,中旬占领济阳,陈兵黄河北岸,逼近济南。山东形势危急。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和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下,9月下旬,国共全作的抗战局面正式形成。此时,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并于10月从济南迁来泰安,领导和部署全省的抗日救国斗争。

  此时的泰西地区,具有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有利的政治条件和社会基础。其一,泰西人民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侵略的光荣传统。近代以来曾发生过反抗官府增加田赋的农民斗争,杀死外国传教士的"肥城教案"和有广大知识分子职员群众参加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等。其二,在当时战乱和土匪蜂起的年代,民间藏有大量乱兵遗弃和为防匪防盗购买的枪支武器。其三,泰西人民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初步经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泰安县自1926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在此后曲折的斗争中得到发展。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开展了以抗捐抗税、反对剥削、反对贪官污吏为内容的农民运动和济南五三惨案之后的反日斗争等。其他各县深受影响。另外,肥城、长清、汶上等县的一些在外地求学的知识分子有不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在本地扩大了党的影响。提高了群众的民族和革命意识。其四,最重要的一条是,泰西地区党的力量这时得到恢复和加强。在30年代前半期,泰安党组织几遭破坏,一批党员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一批党员与党失掉联系四处隐蔽,党的斗争陷入低潮。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以国共两党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处于隐蔽状态的共产党员纷纷找到党的组织,投入到家乡的抗日救亡斗争之中。在狱中的党员,也经过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谈判而获释出狱,按照省委要求,回到家乡建立组织,开展抗日活动。肥城、长清等县在外地入党(有的也被捕入狱)的党员也都回家乡投入抗战行列。泰安县西部地区的党员有崔子明、李鹤年、武冠英、王仲范、李介人、张魁三等,肥城县有张维之、徐麟村、李文甫、王少芬等,长清县有夏页文、魏金三等。这时东平县在省委工作委员会。这就为发动组织抗日武装起义准备了十分宝贵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入侵和野蛮暴行面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所率其第三路军,只图保存实力,不顾民族危难,在日军不战而控制了鲁北大片地区后,仍无心抵抗,准备弃地南逃。全省各级政府无心组织民众抗战,官员、富豪纷纷打点家私,准备逃亡南乡。城乡各地社会动荡,时局混乱。泰西各县的爱国民众特别是一些爱国的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忧心重重,彷徨无策。他们万分关心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但苦于报国无门,急切地盼望有人出来领导抗战,惩治可恨的日本侵略者。

  二、 泰西起义的发动与准备

  在民族陷于倒悬、人民落入水火的关键时刻,泰西地区的共产党员,响应中共中央和省委的号召,挺身而出,担负起带领人民抗战的历史重任,迅速拉开了泰西地区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泰安县与党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鲁宝琪在1937年8月与省委取得联系后,省委书记黎玉即派他回泰安,整顿和恢复党组织,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泰安临时县委,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做好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同年10月,中央泰安临时委在泰安县城南子店村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县各地共产党员二十多人,省委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党中央七八通电和省委关于组织发动抗日游击队的决定,分析了山东和泰安形势,研究了在本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会议决定以"山东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名义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以津浦铁路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两片开展活动。崔子明等负责西区。会议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立即全力投入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中去,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动员民众,筹措枪支,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利用各种名义和形式组织抗日游击队。篦子店会议以后,各地的共产党员立即加紧开展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许多失掉联系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在日本侵略军步步近逼的形势面前,主动参加了抗日宣传和组织游击队活动。

  崔子明出狱回到家乡-泰安县夏张镇,以夏张小学为活动基地,四处奔走,联络各地的党员及进步人士,宣传抗日救国,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在抗日积极分子中发展了曹龙骧,叶子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力量。崔子明争取了具有爱国思想的镇长马世进,以抗敌后援会的名义组织游击队,由马世进出任队长,并将镇公所的几支枪交给游击队使用。经过近两个月的活动,报名参加游击队的已达四十多人。为了掌握更多的枪支,他们利用地主、商人保家护财的心理,提出组织人员夜间巡逻,巧妙地把他们掌握的枪支转移到游击队的手中,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在泰安县十区与肥城三区交界处的宋庄、王庄(今肥城市边院镇)一带活动的共产党员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根据上级指示,建立了宋王庄党支部,王仲范任支部书记。篦子店会议后,党支部制订了贯彻会议精神的实施计划。他们三人分片进行宣传和组织活动,了解各村保存枪支的情况。党支部在附近十几个村庄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的罪行启发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动员大户人家拿出枪来,组织抗日游击队,保卫家乡。很快组织起以青年学生为认体的拥有四十多人、枪的游击队。

  与此同时,共产党员武冠英,李鹤年和爱国青年李正华、张杰、苏学戴等人在泰安县九区的东向镇、武家柳林(今肥城市边院镇)、苏家大坡(今泰安郊区满庄镇)等村镇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筹集枪支,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动员、发动进步青年组织游击队。

  在清华大学读书的进步青年学生马继孔和北大学生左平等于1937年10月回到家乡,在泰安县十区(包括今肥城市孙伯、安庄两镇及汶阳镇一部)的孙伯、张候、栾任3个乡与爱国进步人士安春华、许梅村、安靖川等人一起,组织"抗敌后援会"宣传抗日救国,筹集枪支,组织起三十多人的游击队。

  这时,省委正着力领导津浦铁路以东的徂徕山起义,但为了更好地指导泰西地区发动抗日游击队的准备工作,派共产党员远静沧和夏振秋一起,到泰安西部各地检查工作。远静沧、夏振秋首先与崔子明取得联系,以夏张镇为中心展活动。他们四处奔波,了解情况,帮助各地的同志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到一地,还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启发他们的爱国思想,宣传共产党救国抗日的主张,使党的政策在社会各阶层人士中逐步得到了解和拥护。远静沧渊博的知识,深入浅出的道理,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肥城县在肥城县政府教育局任职的共产党员张维之(当时尚未接上组织关系)早在1937年8月,即与赵宝衡、赵英斋、李森堂、葛阳斋等人在王晋(今肥城市仪阳乡)集会,商讨抗日救国的出路,不久,张维之等人又在石横镇召开全县教育界人士大会,发动教育界同仁参加抗日活动。九十月间,共产党员李文甫、徐麟村(即徐赤民)、王少芬等回到肥城。他们一面积极寻找党组织,一面在本地主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筹备组织游击队。这时,以平津流亡学生为主组成的三路军政训处战地服务团来肥城,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举办抗日救国训练班。参加训练的人多是全县各地的小学教员、青年知识分子,总数近三百人。训练班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广大学员的爱国热情。训练班还对学员进行初步的军事训练,教授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参加训练班学员回到各乡、镇、村后,广泛开展民众训练活动。对动员、组织群众参加抗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战地服务团广泛采取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抗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不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各阶层人士中也有很大影响。李文甫、徐麟村、张维之等广泛联系社会各阶层爱国进步人士,如葛阳斋(安临站小学校长),乔绶卿(原肥城县三区区长),陈惠民等人,酝酿组织抗日游击队,很快组织起约六十人拥有四十多支枪的队伍。

  长清县早在1937年6月,共产党员夏页文受党组织派遣,回到长清县城,以举办暑假文化补习班的形式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在游击的共产党员魏金三(又名魏晋)也多次回到长清,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的名义发展队员,准备组织抗日游击队。他们团结了当时任长清一小校长的爱国知识分子张耀南,在教员和青年学生中争取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发展了一批党员和民先队员组织了抗敌后援会,张耀南任会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为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魏金三泰安找到省委,要求派干部去帮助组织抗日游击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很快形成了由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主组成的二三十人的骨干队伍,为长清县抗日游击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汶上、东平县 爱国知识分子曹志尚、刘起(即刘启文)等急欲寻找抗日救国的出路。1937年10月,济南齐光中学教务主任陈伯衡(汶上人),带领学生从济南撤至汶上,与曹志尚、刘志等共同酝酿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大家的认识在讨论中逐步统一起来,决定依靠共产党开展抗日活动。11月,陈伯衡、孟晓东通过民先组织与中共鲁西南工委成员江明取得联系,要求派人到汶上领导抗日斗争。上级派共产赏员刘星到汶上,与陈伯衡等人共同开展组织抗日游击队的准备工作。他们分头联络各阶层爱国人士,筹集枪支。刘星还与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取得联系,得到了东平工委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助。东平县党组织全力投入组织抗日游击队的准备工作中去,并利用农民福利会的组织形式动员农民参加抗日斗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先后在汶上县县城、张楼、周村、张场、双楼、梁宝寺、齐岗和东平县田大店、田小店、唐楼、安山、宋铺,吴阁庄、潘庄等村建立了联络点,联络了一百多人。

  1937年12月下旬,日本侵略军由齐河,济阳以东兵分两路渡过黄河,一路直扑济南。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泰安,形势更加危急。省委为加强对泰西起义的领导,派张北华、程重远马上到泰西,以夏张镇为基地,会同已在泰西工作的远静沧、夏振秋、崔子明等,迅速到各起义的活动地点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了起义准备的步伐。

  三、 举义旗创建抗敌自卫团

  1937年12月24日,日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韩复榘率10万大军不战而逃。日军长驱直入,致使日军27日侵占济南,31日侵占泰安。消息传来,张北华、远静沧、夏振秋、崔子明等立即研究了这一紧急情况。张北华等遵照省委指示,决定抓住日军占领泰安而立足未稳的时机,立即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当晚把队伍拉出夏张镇。由于时间仓促,各个活动点的队伍未及时得到通知,在夏张镇组织的游击队员也大多未来得及行动,当时仅组织起10个人。1938年1月1日凌晨,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骧、叶子真、址明伦、刘西歧(即刘标)等10人,携带11支枪,坚定勇敢地踏上武装抗日的征途。

  这支仅有10个人的小队伍,当天拉到夏张镇西北约十公里的馍馍山村,由于当地村政权的干涉,他们未能进村,只能暂住在山南鹁鸽崖的一个山洞里。寒冬腊月,游击队员们缺衣少食,困难重重,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10人中,有8人是共产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他们敢于斗争,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他们到鹁鸽崖后,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给养问题,同志们把自己身上带的钱全部集中起来,共凑了24块钢洋,由程重远统一保管使用。这24块钱,就成了这支队伍当时唯一的活动经费。

  第二个困难是在山洞里过冰冷冷的寒夜。当夜大雪份飞,北风怒号。他们10个人仅项一床棉被,睡在洞内的石板上,硬是靠人挨人相互取暖艰难地度过了几个夜晚。

  第三个困难是群众对这支刚刚建立起来小队伍还很不了解,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挑拨、当地群众误认为是"土匪"准备集合红枪会员进攻他们。为了避免流血冲突,起义队伍派曾在鱼池小学教书夏天任等到群众中去,通过学生及其家长向群众说明这支队伍的性质,并与红枪会的头目会面,做好了解释工作,避免了群众的误解。远静沧、夏振秋等还到附近上层人物中做争取、解释工作、揭穿了谣言,避免了冲突。

  几天后,起义队伍转移到响水寺(今泰安市郊区夏张镇西北6公里),并以响水寺为基地,一面到附近各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扩大队伍,一面派远静沧、夏振秋、崔子明、曹龙骧等到泰安县二区(今泰安郊区道朗镇)九区(今肥城市边院镇和汶阳镇一部),十区(今肥城市安驾庄镇和孙伯镇)等地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争取合作抗战,至少争取他们还与刚建立的队伍作对。其他队员抓紧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知识,准备开展武装斗争,部队很快扩大到三十余人。宋王庄党支部的王仲范、张魁三得到夏张起久队伍拉起来的消息后,立即赶到响水寺,与张北华、远静沧取得联系,约定将宋王庄一带组织的游击队拉到空杏寺(今肥城市仪阳乡)集中。

  为进一步扩大队伍,打击敌人,起义部队转移到空杏寺。宋王庄党支部组织的四十余人、拥有三十多支枪的游击队也赶到这里会合。肥城三区(今肥城市安临站镇)的葛阳斋、陈惠民、乔绶卿和李文甫、徐麟村等人组织的抗日游击队六十余人,接到通知后也迅速起来会合,起义部队扩大到一百余人,拥有八十多支枪。各路部队会合后,根据篦子店会议的决定,张北华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大家一致推选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实际履行政委之职)。泰安县组织起来的队伍编为第一大队,由张韶三任大队长,崔子明任指导员,肥城县组织起来的队伍编为第二大队,由陈惠民任大队长,葛阳斋兼任指导员,王仲范担任特务队长,负责保卫工作。远静沧向全体队员作了动员,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程重远用自己的被单制做了自卫团团旗,夏振秋用红墨水书写上自收团的名字"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大旗在泰西地区高高飘扬起来,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坚决抗战人民子弟兵誔生了。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建立,点燃了泰西地区的抗日烽火,使泰西各县人民看到抗敌的希望。它作为泰西人民武装抗战的历史性开端,为以后进一步扩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推动全区抗战形势的深入发展奠定的基础。

  四、 自卫团有战斗中发展壮大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成立后,即勇敢地向日本侵略军和汉奸走狗开战。在战斗中得到迅速地发展和壮大。

  1938年1月16日,自卫团得到侦察报告,肥城县城成立汉奸"维持会"只有几十人的武装。张北华决定,当夜袭击肥城,消灭维持会,以锻炼队伍,扩大影响,壮我军威。16日夜,自卫团除留下少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同志留守外,集中主要力量,冒着鹅毛大雪,行军20余公里,于次日拂晓前到达肥城南郊,在一片松树林里作了战斗部署。一大队负责压取城门,二大队随后接应。由于气候恶劣,敌人防守松懈,城门未设岗哨。王仲范机智地拨开城门,起义队伍迅速冲进城去,干净利落地将维持会和伪军全部俘虏,并处决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缴获十几支枪和其它物资。自卫团旗开得胜,首战告捷。起义队伍在城里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号召群众"打日本,不当亡国奴"并没收维持会财产,分给贫苦群众,扩大了自卫团的影响。

  为了防止驻泰安的日军反扑,自卫团当天撤出了肥城县城,转移到肥城三区大小董庄一带。在这里一边整训,一边扩大起义队伍。

  自卫团打开肥城、枪毙范维新的消息在群众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多群众纷纷加入抗日游击队。在肥城县固留,陆房村一带组织起来的一支队伍,由赵英斋、王鸿乾、安振田(后投敌)等带领加入自卫团,被编为第三大队,王鸿乾为大队长,赵英斋任指导员。崔子明、夏振秋等在夏张一带广泛宣传抗日,筹集枪支,在满庄区公所起得钢枪八十余支,并动员进步青年参加自卫团。这时,自卫团已扩大到近三百人。

  为了加强部队党的工作,张北华、远静沧、夏振秋、崔子明、程重远等开会研究,确定建立大队设指导员、中队设政治员制度,没有党员的大队则派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担任指导员和政治员。这时省委派李冠元来到自卫团,担任自卫团副主席。自卫团领导力量得到加强。

  泰西起义部队组建不久,便夜袭界首,刀砍日本侵略者,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振奋了泰西地区人民的抗战信心,自卫团声威大振,各地组织的游击队,纷纷举义,参加自卫团,各方各界爱国人士也都投奔自卫团,泰西抗日武装迅速壮大和发展。

  界首战斗后,自卫团在夏张建立了办事处,由崔子明任主任,带领部分部队就地发展。这时,自卫团得知日本侵略军没有再占肥城县城,只有少数兵痞在城里活动。张北华和远静沧、李冠元便分别带部队二次进入肥城县城,自卫团部设在县城内,一面充实加强团部机关,整顿部队,一面扩大宣传,竖起大旗,扩充自卫团。1938年2月至4月,自卫团得到迅猛发展,先后扩充了12个大队和一个先锋连。

  泰安县八区曹河崖一带和九区大坡一带组织的游击队编为第五大队,李正华大队长,武冠英任指导员。泰安县三区黄家庄一带组织的游击队编为第六大队,黄兴隆任大队长,邹瑞甫、范继超任副大队长。泰安县西牛乡一带组织的游击队编为第七大队。泰安县曹家村一带组织的游击队编为第八大队。泰安九区边院南仇、吴店乡田家东史一带组织的游击队编为第九大队,武星垣任大队。自卫团发展近二十个大队(连),共二千七百余人的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成为泰西地区首屈一指的武装力量。

  由于部队迅速扩大,武器装备显得更为不足,程重远、张维之等组织了一百多台铁匠炉,在城隍庙突击加工了一千多把大刀片,分发给没有枪支战士。几千人的部队一下子集中到肥城,吃饭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采取国民党县政府遗留下来的"义仓"没收投敌的地主、商人的粮食向大户地主借粮等办法,解决了部队的吃粮问题。这样做,不仅收到可观的经费,同时也使抗日宣传更深入人心。

  这时,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泰西地区点燃抗战星火,熊熊燃烧起来,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五、 自卫团的英勇战敌,在困境中坚持斗争

  处于大发展时期的自卫团,士气旺盛,在1938年三四月份,频频出击,打击日本侵略者。

  破敌交通,配合支援台儿庄会战 1938年3月,中国军队在徐州附近集结大批兵力,准备日本侵略军会战,这时,津浦铁路和沿线公路的日军运输队异常繁忙。自卫队侦察到敌人活动情况后,决定破坏敌人运输线,打击日本侵略军。3月底,崔子明、马鸣歧、李正华等率领抽调的几十名战士,趁黑夜在泰安以南的北集坡车站附近的黑虎泉设伏。他们在铁路穿过丘陵的路上破坏了铁路,部队埋伏在铁路两边的高地上,指晓时,敌人军火列车开到这里,突然出轨,自卫团队员们的步枪、手榴弹、炸弹一阵猛打,列车被击中起火,敌人被打死打伤数十人。在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之前,我军已经和、乘胜转移,这次破击战初断津浦铁路这一周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台儿庄会战。

  日本侵略军在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交通命脉――津浦铁路又连续被切断的情况下,大为恼火,随即调兵从万德、泰安两路出动,向自卫团进攻。万德出动的筴妄图偷袭驻尤德西峪的一大队,一大队及时发现筴的偷袭,立即转移,突出敌人的包围。战斗中,一大队伤亡五六人,中队长马世进英勇牺牲。

  道朗战斗,远静沧牺牲

  自卫团得悉日军分两路向肥城进攻后,张北华、远静小伙子等研究分析了敌情,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决定将团部和部队当夜撤出肥城县城,各大队分散活动。4月4日夜,自卫团撤出肥城,徐村等带领团部和三大队转移到城南尚里村(今肥城市桃园镇)一带,张北华、远静沧等带主力一、二大队东进转移到鱼池村后,得知日本侵略军前一天曾到达道朗村大肆烧杀抢掠,激起当地群众的极大愤怒。

  1938年4月6日,日军一百余人分兵三路向鱼池村一带进攻。为了保卫家乡,小马庄(道朗南)的群众与红枪会自动组织起来,首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张北华远静沧等得到日军进攻的消息后,立即带领部队增援正在激战中的红枪会,并紧急通知其他部队赶到道朗,围攻这股敌人,命崔子明带几个大队在道朗东北大圈一带阻击泰安之敌出动增援正在与敌苦战的红枪会,看到自卫团前来支援,干气大振,愤怒的群众也拿起各种武器和自卫团一起向敌人猛烈冲击。自卫团胜追击,歼敌一部,并将一股日军包围在泰(安)肥(城)公路道朗村北边一块坟地里。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精良的装备进行顽抗。,由于自卫团武器装备差,虽将敌人围困多时,但未能将敌全歼。在战斗中,自卫团的创始人之一、自卫团政治部主任、优秀的共产党员远静沧不幸牺牲。一大队长邹筱孟等也负了伤。崔子明带领部队在道朗以东打退泰安出动之敌人的多次进攻,有力地支援了我军在道朗的战斗。这次战斗一直持续到黄错,共歼日军二十余人,自卫团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卫团在困境中坚持斗争

  4月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肥城县城。自卫团团部转移到泰安九区边院、北仇一带在这里,自卫团研究了以后的活动方针。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自卫团决定将部队分散活动。团部和一部分主力由张北华等带领,在边院,北仇一带整训,崔子明等带一部分队伍回夏张一带活动;李文甫、徐村等带第四、第十一、第十七大队开赴大峰山活动,武圣域带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队回家驾庄一带活动。

  日本侵略军占领肥城,给自卫团的活动带来很大威胁。这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又委派郁仁治为泰西地区专员,郁到泰西以后,到处扶植地方势力派,控制县、区、乡政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势力,限制自卫团的发展。由于自卫团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群众也没有广泛地发展起来。在日顽势力的双重威胁下,自卫团的活动和发展遇到很大困难,粮、钱来源几乎断绝,部队生活异常艰苦。

  由于远静沧牺牲,李冠元为给自卫团筹措钱款并争取领导支持,到武汉八中军办事处去汇报工作,张北华又重病在身,其他领导骨干也会头带部队活动,使团部的领导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又由于各大队分散活动,部队的统一指挥也难以做到,各大队的领导骨干也很不健全,领导力量严重不足,在此情况下,部分队员组织纪律涣散,少数意志薄弱者、投机钻营者经受不住自卫团所处的艰苦生活环境条件考验,脱离了抗日游击队。部队减员很大,处境极为困难。为了加强部队领导力量,张北华派夏振秋到津浦路东祝阳一带找到省委、省委立即从四支队抽调了倪冠英、边裕鲲等5名干部随夏振秋于4月下旬来到泰西。由于人数少,仍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部队的需要。但是自卫团中的共产党员和众多骨干分子,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在困境中总结经验,勇敢探索,决心战胜困难,创造新的抗战局面。

  汶上,东平起义的部队,1938年3月中旬在白塔村(汶上城东)阻击企图偷袭我部的日军,使在汶上横冲直撞的日本侵略军受到第一次打击。不久,起义部队转移到宁阳白马庙与宁阳县抗日县长马继孔共同进行抗日活动,但由于国民党泰西专员郁仁治及地方势力的阻挠破坏,这支队伍被迫离开了宁阳。由于自卫团正面临困难局面,这支队伍便辗转与鲁西北特委取得联系,1938年5月开赴聊城冠县地区整训,整训后编入六区(聊城地区)专员范筑先的部队序列,编为共产党领导的六区第十支队抗日挺进队,陈伯衡任支队长,刘星任政委。整训3个月,后回汶上、东平一带活动。

  六、 特委领导整党建军,自卫团得到巩固加强

  1938年5月上旬,党中央派到山东任省委书记的郭洪涛一行五十余人路过泰西地区,在北仇听取了自卫团的汇报,肯定了自卫团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成绩,并向自卫团领导同志传达了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对山东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指示精神。郭洪涛指示自卫团要建立基干武装,搞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了发展泰西抗日根据地,郭洪涛留下段君毅(即董君毅)、孙光、何光宇等5名干部在泰西工作。根据郭洪涛的指示,段君毅、孙光与自卫团及地方的共产党员一起筹建了泰西特委,段君毅任特委书记,孙光任组织部长,尤里任宣传部长。张北华、夏振秋、袁振,何光宇等为特委成员。

  自卫团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迅速扩大队伍,对几是表示要抗日的都欢迎,并予以收编。这样就难免泥沙混杂。在滚滚的抗日洪流中,加入这支队伍的人主要是广大农民、青年学生,而一些地痞、流氓以至土匪也趁机卷了进来。同时,由于各大队多是以亲朋关系串连起来的,往往带有浓厚的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这对统一指挥、加部部队建设,提高战斗力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进一步巩固、发展自卫团、使之成长为一支坚强的抗日队伍,就必须加强部队的整顿工作。

  1938年5月,东平县工委派强仁普、田子珍、田怀先等分头到各区发动和争取抗日武装,并成功地将五区(今东平县彭集镇)以原区保安队为主的一支队伍编为抗日自卫团。为了加强党对十支队挺进队的领导,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派共产党杜子俭到这支部队做党的工作,在战士中发展7名党员,建立了基层党支部,杜子俭任支部书记。使这支部队有了党的组织。

  在特委领导下,泰西地区开展的整党建军,取得显著的成效。不仅使自卫团摆脱了困境,战胜了困难,而且使部队得到了空前的巩固与加强。从而为以后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开创泰西地区抗战新局面创造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

  七、 开展统战反顽,发展泰西抗战局面

  自卫团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泰安县十区区长武圣域,是北京朝阳大学的学生,地方势力派,掌握着区保安队和几个乡队达数百人武装力量,在泰安,肥城一带颇有影响。远静沧在泰西活动时,专门做了争取武圣域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观察和思考后,武圣域终于决心,于1938年3月中旬,率十区武装上百余人到肥城接受自卫团改编。远静沧亲自主持了改编欢迎大会,将这支队伍改编为自卫团的3个大队,仍由武圣域任总指挥。在党的帮助教育下,武圣域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长为党的优秀干部。当时,武圣域率部队回入自卫团,对自卫团发展壮大和发展泰西地区的抗战形势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进攻聊城,大峰山独立营和十支队机枪营的大部分队伍奉命支援聊城,在东阿一带活动的郁仁治趁机派嫡系部队进犯大峰山区,企图控制这个地区。留守大峰山区的独立营营长曹鸿胜指挥仅有一个连的兵力,机智灵活,将进犯郁仁治部两个连全部缴械。郁仁治恼羞成怒,随即调集其全部兵力一千余人向大峰山进攻。独立营立即向泰西特委和自卫团告急。特委和自卫团经过研究,决定坚决反击郁仁治的挑衅。自卫团立即调集全部力量和十七支队开赴大峰山区,经过一天激战,消灭顽固派郁仁治一个营。郁仁治带领兵败将逃到肥城县西部演马庄一带,后在与日军的弄遭遇战中,郁负重伤死亡。

  泰西地区的地方顽固派趁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混乱时期,纷纷自立山头称王称霸,各占一方。如泰安二区王氏殿一带的"光复军"、九区东向一带的"荣别队二十三梯队"等。这些杂牌队伍不去打日本侵略军,只会压榨当地群众,与自卫团搞磨擦,争粮食,抢地盘、广大群众对他们恨之入骨。对这些顽固势力,自卫团势力争取团结他们,促使他们走上共同抗日的道路。对那些既不抗日,又坚持与自卫团为敌,欺压百姓的顽固派则坚决予以打击。由于他们遭到群众的反对,在自卫团部队的打击下,荣别队被逐出泰西,泰安二区蒒家俊的汉奸地主武装被消灭,其他杂牌武装也一个土崩瓦解。泰西抗战局面大为改观。

  八、 自卫团改编为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1938年11月初,党中央派到山东工作的一批干部由张经武和黎玉率领,路经泰西地区前往鲁中区,奉命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在泰西、张经武、黎玉听取了泰西特委,自卫团的汇报后,决定留下刘海涛,李冠元等8位同志在泰西工作。

  11月下旬,我泰西起义各部队齐聚大峰山区。根据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

  自卫团基干一大队和大峰山独立营编为第二团,曹鸿胜任团工,张潭任政委,郭强任政治处主任,辖3个营。

  自卫团基干二大队和十七支队编为第三团,于会川任团长,刘继河任副团长,李文甫任政委,王少云(即王树成)任政治处主任。辖两个营。

  原泰安县十区部队编为泰安独立团,武圣域任团长,李介人任政治处主任,马亚鲁任副团长,梁坚斋任参谋长。辖3个营。一营,武麟轩任营长,李一清任教导员; 二营,田锡廷任营长,赵子英任教导员(后田锡琦)三营,赵宝树任营长,汪兰田任副营长,李照辰任教导员,特务连,许梅村任连长,安春华任指导员。

  特务营为支队警卫营,李正华任营长,赵英斋任教导员,桑龙轩任副教导员。

  六支队整编后,确定了各团的活动区域和斗争任务,分赴各地全面开创抗日根据地,第一团开赴东汶平原,第二团开赴平阿山区,第三团和泰安独立团开赴泰肥山区,大峰山区由新组建的大峰山独立营(吴梦观任营长,魏金三任政委,崔健任政治处主任)接防。

  在中共山东省委和泰西特委的领导及各县委的支持下,新建成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全体指战员,不负泰西人民众望,以昂扬的斗志和自信的信心,投入新的更加伟大的战斗。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领导泰西人民群众,联合各阶层爱国力量,英勇抗战的一大壮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起义队伍从夏张举义时的十个人,发展成为一支坚强的主力部队。这支部队在艰苦激烈的抗日战争中,转战南北西东,奋勇杀敌,为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坚持泰西以至鲁西广大地区的抗战,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面前,国民党10万政府军不战而逃,致使国土沦陷,人民遭难。而力量还十分弱小的泰西党组织,却按照中共中央和小委的要求,肩负起领导人民抗战的重任,组织民众英勇举义,坚持敌后抗战,极大地鼓舞了泰西人民,坚定了人们的抗战信心,从而使党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护。

  在泰西起义的过程中,革命者们表现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这是他们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泰西起义的历史功绩将记载青史,起义者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勇敢开拓,胜利前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