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如,1905年生,山东省利津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南京中央大学中共地下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中央大学师生和南京各校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反动当局追捕下,李竹如被迫回到山东,先后在济南、平原乡师任教,秘密发展党员,培养出一大批革命青年。并在济南创办《新亚日报》,宣传抗日救亡。1936年到上海,参与创办《文化报》,经常用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当沈钧儒等救国会“七君子”被捕后,他在《文化报》上连续发表报道和文章,声援“七君子”。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竹如率领一批革命知识分子奔赴延安,途中被留在山西,创办晋冀豫区党委党报《中国人报》,任社长,后任华北《新华日报》副总编辑。1939年5月随徐向前、朱瑞率领的八路军第一纵队进入山东敌后,先后任第一纵队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民运部长、宣传部长、政府工作部长,山东省参议会秘书长,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秘书长,并兼山东《大众日报》社长,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山东分会理事长,山东省文协会长等职。他经常说:“一张报纸胜过一发炮弹”。以严格的纪律、严细的作风,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李竹如身兼数职,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作出很多贡献。1942年冬,1.5万余日伪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2日,8000余敌人将山东军区和政府机关包围在对崮山上。在突围战斗中,李竹如牺牲。徐向前题词称赞“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
相关新闻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竹如同志是一位很活跃也很受人尊敬的人物。他待人热情、正直、诚恳,同志们对他的过早牺牲,都感到极为悲恸。他到山东抗日根据地之前,曾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和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编辑部长。我与竹如同志相处虽然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他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他的马列主义水平很高,思想锐敏,才华横溢。那时,在《大众日报》上常见到他的文章和报告。他在主持山东宣传工作期间,对干部和群众的教育,对理论工作的建设,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9年夏天,李竹如同志在山东抗战形势十分艰苦之时,随八路军第一纵队来到沂蒙山区。这年初冬,他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庆祝苏联革命二十二周年的纪念文章,是为他在山东开展新闻工作的开始。与他同来山东的,还有他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同学与革命战友郁永言。郁永言到山东后在大众日报社担任通讯部部长,在1941年冬空前惨烈的大青山战役中壮烈牺牲。
1942年11月2日,李竹如同志在鲁中反“扫荡”战斗中中弹牺牲,至今四十年了。他是我党新闻宣传战线上的一位出色的战士。他从1927年入党后,以主要精力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抗战以前,他曾几次办报;抗战以后,他先后担任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新华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并兼管《大众日报》的工作。他还担任过党政军其他重要职务,但每个时期的革命活动,都跟新闻宣传工作分不开。因此,我们每想到他,总想到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我们党的新闻宣传的战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