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三(1905-1938)原名孙朋杰,又名孙超。山东省昌邑市瓦城北村人。昌邑北部党组织主要领导人和瓦城抗日武装起义的发起人之一。1931年,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在东北参加了“抗日救国义勇军”。1934年,因所在部队投靠日伪,孙汉三毅然脱离部队返回家乡。1937年,他在昌邑北部瓦城等十几个村庄先后建立了几百人参加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任负责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1月,经李福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根据昌邑县委指示,组建了中共瓦城支部并任书记。1938年2月,他与李福泽等组织发动了昌邑县瓦城抗日武装起义,与潍县蔡家栏子村起义的抗日武装合编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3月,七、八支队在瓦城会师、孙汉三负责部队的后勤供应工作。4月,他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后方留守处主任和中共瓦城区委书记,他积极发展党员,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并动员爱国青年参军,为七、八支队输送了大量兵员。10月24日,因坏分子告密。孙汉三被国民党顽军"四纵队”秘密逮捕。在敌人的威胁利诱面前,他正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敌人杀害。
孙汉三15岁就到外地缀丝厂当童工,后回家卖短工,后又下“关东”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燃起了抗日烽火。1931年他参加了唐聚五的“抗日救国义勇军”。后唐聚五投降日本,他逃了出来,于1934年返回家乡。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参加了昌邑瓦城抗日武装起义,拉起了百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到上千人。不久,这支队伍合编到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同年4月,鲁东游击指挥部东征,孙汉三奉命留守瓦城,担任指挥部后方办事处主任兼中共昌北沿海中心区委书记。他一面整顿党的组织,一面筹集武器弹药,很快又建立起一支百余人的武装,巩固和扩大了瓦城一带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被当地假抗日,真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