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静沧,原名远绍华,字哲生,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他自幼上学,曾在保定师范读书,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先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任国文教员,后来到《中华大辞典》编纂处工作,以后又在河南省睢阳师范学校教国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远静沧到山东青州(益都)师范学校(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他以教员的公开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组织学生运动,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抨击和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朽与反动,在群众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就在远静沧积极筹划进一步做好宣传群众工作的时刻,不幸被捕。他虽身陷囹圄,但革命意志坚定,开展狱中斗争。为反对敌人虐待政治犯,他进行了五天绝食斗争,终于迫使敌人让步,极大地鼓舞了狱中难友的斗志。1937年抗战开始,国民党释放政治犯,远静沧获释出狱。
远静沧出狱后,及时与山东省委接上了关系。由于当时日本入侵,形势紧张,远静沧拖着被反动派折磨的病弱身体,顾不上回家休息和探望亲人,便接受党组织的委派,到泰安西部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远静沧根据党的指示,和崔子明一起以夏张小学为基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联络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宣传抗日救国及共产党的主张,动员人们拿起武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在积极分子中发展共产党员。
1937年10月,遵照中共山东省委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远静沧在泰安津浦铁路以西地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他号召当地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并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不久,在夏张镇发动组织了60余人的抗日自卫队,为泰西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同年12月,日军侵占济南。敌机对泰安狂轰滥炸。为迅速开展斗争,省委书记黎玉派张北华、程重远到夏张镇找到远静沧,传达了省委关于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商定了起义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定利用地主、商人保家护财的心理,组织夜间巡逻,寻机把掌握的枪支转移到自卫队手中,为起义创造条件。
1937年12月31日,日军占领泰安城。张北华、远静沧等根据当时的紧急情况,决定把队伍拉出夏张镇。由于时间仓促,60余人的游击队,当夜只集合了十几人,携带11支枪,由夏张镇小学出发,经过一夜行军,第三天在盘龙山鹁鸽崖山洞里举行了武装起义。
起义队伍诞生以后,十几个人顶风冒雪,忍饥挨饿,共渡难关。他们未向群众要一粒粮、一分钱,深受群众欢迎;他们对上层人物开展统战工作,避免了与地方势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这样,队伍很快发展到30余人,枪支也增加了20多支。
远静沧在宣传教育群众、扩大武装力量的同时,积极组织部队开展军事训练,使战士们很快掌握了初步的军事知识。为了扩大起义部队的影响,张北华、远静沧等决定攻打肥城,消灭汉奸武装。他们一面组织部队积极进行战前准备,一面通知当地的游击队到空杏寺集结,配合作战。
1月25日夜,张北华、远静沧等率百余人,80余支枪的抗日武装,冒着鹅毛大雪向肥城进发。拂晓前战斗打响了。激战两小时,攻克肥城,干净利落地将伪军警和“维持会”全部俘虏,并处决了汉奸维持会长范维新和伪警备队长朱成武,缴获了十余支枪和其他物资。
战斗结束后,随即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会上,张北华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任自卫团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程重远任供给部部长。同时,将没收“维持会”的大批财物赈济贫民百姓,扩大了自卫团的影响,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自卫团又乘胜出击,夜袭界首车站,打死打伤日军20余人,击毙战马十余匹,缴获步枪三支。战斗结束后,3000多军民在肥城南关为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远静沧亲自写了祭文。祭文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激发了抗日军民的斗志,唤醒了广大民众的觉悟。
肥城、界首战斗的胜利,增强了广大抗日军民的胜利信心和决心。在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仓惶南逃的混乱局势下,群众纷纷要求参加自卫团。各路抗日游击队也先后汇集肥城,接受自卫团的领导,使这支起义部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参加抗日,远静沧十分重视搞好统一战线工作。国民党泰安十区区长武圣域掌握着区保安队和几个乡数百人的武装力量,是泰安、肥城一带颇有影响的地方势力派人物。远静沧以民族大业为重,不顾自身安危,冒着风险,多次只身前去武圣域处,向他讲明形势,申明利害,启发他的觉悟。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工作,武圣域终于于1938年3月中旬,率全区武装400余人到肥城接受自卫团的改编。
为了扩大抗日宣传,活跃军民文娱生活,远静沧组织部队,利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踩高跷、扭秧歌等形式,演唱他新编的歌词,如:“二月里,好春光,共产党领导咱抗战,泰西派来张北华,拉起抗敌自卫团。打鬼子除汉奸,保卫咱的好河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在远静沧等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创建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由十几人发展成为一支3000余人的抗日大军,下辖17个大队。这支部队经常活动在泰安、肥城、长清、宁阳、东平一带,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在自卫团,远静沧深受指战员的爱戴。他生活俭朴,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把党组织发给他的钱,全部拿出来与同志们共渡难关,而他自己一直穿着出狱时穿的那件破褂子。在他担任自卫团领导职务后,仍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战士们一起站岗放哨,指导和参加军事训练,带头奋勇杀敌。
1938年春,日军疯狂入侵华东地区。为阻止日军入侵,自卫团破袭津浦铁路切断敌人交通达十余次。敌人为了保护运输线路畅通,抽调兵力,妄图对泰西自卫团进行报复性围剿。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自卫团七个大队,在张北华、远静沧率领下,计划在鱼池村东北阻击歼灭敌人。
4月6日拂晓,日军100余人分三路向鱼池一带进剿。日军刚一接近,远静沧等率领自卫团高喊着“为乡亲们报仇!”“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向敌人猛冲、猛打。日军招架不住,霎时像受惊的兔子狼狈逃窜。自卫团的战士则像下山的猛虎,乘胜追击,将一股败逃的日军包围在道郎村东北的一块坟地里。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同志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这时,远静沧对身边的供给部部长程重远说:“你的马枪留下我用,你迅速下去搞些吃的,一定让战士们吃上饭,坚决消灭这股日本鬼子。”远静沧接过枪后迅速隐蔽向敌人瞄准射击。在激烈的战斗中,远静沧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他当即倒在血泊里,以身殉国,时年37岁。
战斗结束后,自卫团在夏张镇为远静沧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自卫团主席张北华致悼词。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号召全体抗日战士化悲痛为力量,为民族解放,驱逐日军,英勇奋战,多杀敌人,为远静沧报仇!
1955年,泰安人民政府把远静沧烈士的遗榇迁葬于松柏环抱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相关新闻
远静沧,1901年生于河北任丘,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来到山东青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在从事革命活动中,于1934年夏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远静沧从南京反省院获释,几经周折在泰安找到中共山东省委。1937年11月,远静沧受省委委托到泰安夏张镇开展工作,与张北华等人共同组织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
远静沧,原名远绍华,1901年生,河北师范大学文学系毕业,于1933年被党组织派往山东,以省立第四师范(青州)国文教师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曾任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委,是泰安早期的革命党人之一,于1938年4月在道朗、鱼池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