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复荣(1909-1943)抗日烈士。山东省曹县郑庄乡袁石庄(今曹县郑庄镇袁庄村)人。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城南袁庄一个中农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1日正式建立了中共鲁西南地委。上级派来戴晓东任地委书记,袁复荣任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43年秋天牺牲。
1928年至1931年,先后在河南洛阳和山东济南上初、高中。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即研读马列主义理论,在济南中学就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济南市委委员、济南读书联合会负责人。 1932年3月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判处死刑,后经营救改判四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受尽摧残,始终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呼吁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3年出狱后,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活动,参与组织“曙光书店”,介绍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七·七”事变后,中共曹县工作委员会成立,袁复荣被选为县委委员。1936年春出狱后回到曹县,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曹县地方组织,发展队员10多人。1937年冬,任中共曹县工委宣传部长,曾组建巡回话剧团,宣传抗日救国。1938年夏,他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支部和农民互助组等抗日组织,与王石钧、刘齐滨等共同开辟曹西北根据地。1939年调往中共鲁西南地方委员会任宣传部长。1939年2月任曹县县委书记。后在曹东南举办两期青年训练班,发展党员40余人,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在主持地委宣传工作期间,曾办过《民声报》。袁复荣是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后任中共曹县特支宣传委员,曹县工委、曹县县委宣传部长,曹县县委书记。在曹县西北地区宣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和群众抗日组织。发动青年参加八路军,协助冀袁复荣烈士纪念塔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等扩建了主力团,组建了曹县县委领导的地方武装——八路军冀鲁豫支队青年挺进大队等。1939年7月任中共鲁西南地委宣传部长,1942年5月任鲁西南专署专员。参与领导了保卫“三村”、反“扫荡”、平息反动会道门暴动和粉碎国民党顽固势力围攻的斗争,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减租减息、根据地建设诸方面倾尽了全力,为创建和巩固鲁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民主报》,宣传抗日思想,揭露反动派的阴谋。1940年4月,中共鲁西南地委成立后,任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1940年秋,领导了闻名的“红三村”(曹楼、伊庄、刘岗)斗争。1942年任鲁西南专署专员,积极开展地方政权工作。1943年随军东征,击退李仙洲部,开辟曹东南革命根据地,使之与湖西根据地连成一片。1943年9月,日军三个师团、一个旅团及伪军共10000余人,从济宁、徐州、新乡等地出动,分10路对湖西、鲁西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9月28日,鲁西南专署和军分区机关转移到曹县王厂村,突遭日伪军合围。袁复荣与军分区司令员朱程沉着指挥军民一团、骑兵连,英勇抗击敌人,掩护群众和机关、部队转移袁复荣烈士墓碑所在陵园。在日军秋季“扫荡”中,与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朱程率部挺进曹县城西南王厂村黄河故道一线,在五分区驻地王厂村与日军作战,遭到敌人合击,激战整日,因寡不敌众,最后弹尽粮绝,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
相关新闻
1936年夏,袁复荣在曹县东奔西走,以走亲访友的形式宣传发动,终于组建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曹县地方组织,发展队员10多人。1937年10月下旬,日军占领平津后,沿京沪铁路长驱直入,济南乃至整个山东岌岌可危。这时,中共曹县工委成立,袁复荣担任工委宣传部长。在中共曹县工委的领导下,曹县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曹县组织成立了以青年知识分子为骨干的曹县各界抗日救亡协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联合各界爱国人士,不分阶层、党派、信仰,共同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全民抗战胜利做出贡献。不久,以王石村为代表的国民党县党部顽固派找到袁复荣等人,以金钱为诱饵千方百计要求协会接受县党部的领导。袁复荣不为所动,严正指出:你们愿意当亡国奴也就算了,怎么能不让群众起来抗日?任何人想要阻挠抗日救亡活动,都是得不到好下场的!袁复荣立场坚定,争取到与会广大群众的支持,弄得国民党顽固派尴尬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