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背负57斤炸药 王彩春勇炸碉堡

2015-07-10 15:18:00来源:烟台晚报作者:张怡

  说到海阳留格庄镇彩春泊村名字的由来,村里的老少爷们会自豪地告诉你,这是为纪念烈士王彩春专门改的名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彩春于1922年出生于海阳县南大庄(现海阳市留格庄镇彩春泊村)一贫寒家庭,18岁结婚,19岁给大户人家打工,20岁在王家泊村给地主当长工,21岁入党,在王家泊村一带秘密开展革命活动,22岁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受尽折磨,后被王家泊村地主保释回家。

  1942年6月24日,历经7天7夜,八路军攻陷了留格庄镇炮楼,残存的国民党军队落荒而逃。王彩春成功抓获数名国民党逃兵。因为出色的表现,王彩春正式穿上军装加入八路军。

  在部队里,王彩春吃苦耐劳,成绩突出,被部队评为劳动模范。自参军以后,王彩春只回过一次家,还是为了劝同乡重返部队,坚持革命。

  1944年莱阳羊郡战斗,敌人据点的壕沟又深又宽,沟内水深齐胸,王彩春毅然跳入水沟,手扶木板,让同志们过桥,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招远祁格庄战斗,王彩春屡次出没于火海,勇救负伤同志,英勇地完成了担架救援任务。

  1945年2月,在莱阳讨伐赵保原战役(万地战役)中,王彩春所在的部队数次冲入敌方阵地,却遭到敌人凶狠的反扑而伤亡惨重。面对敌人碉堡猛烈的射击,看着一个个冲锋的战友倒在血泊之中,王彩春主动请缨,背起57斤的炸药,冲向敌人的碉堡,用手死死地把住了敌人的碉堡口。拉弦的那一刻,他大喊:“我家有60岁的老妈妈,有4岁的孩子……”

  为了纪念王彩春烈士,胶东军区司令部追认王彩春同志为特等劳动模范,并将其故乡南大庄更名为彩春泊。1946年,许世友同志主持追悼会,将王彩春、任常伦和王克山三位烈士同葬于灵山烈士陵园,称“三英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