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微博二维码

青岛牺牲的第一位知名烈士周浩然

2015-07-10 15:08:00来源:读报参考作者:陈敬刚

  陈敬刚
  在青岛市革命烈士英名碑上,镌刻着一位英年早逝革命烈士的名字——周浩然。他不仅是一位坚强无畏的革命者,而且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青年作家、诗人。他是青岛早期革命文化战线的英勇斗士,是抗战时期青岛地区牺牲的第一位知名烈士,也是青岛地区抗日武装斗争坚强、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一)
  周浩然原名周世超,1915年4月21日生于青岛即墨县瓦戈庄村。受父亲影响,周浩然从小就酷爱读书,勤于思考,立志报效于国家和人民。1925年,周浩然在家乡读完私塾,父亲送他到青岛北平路小学(今青岛北京路小学)读书。这一年,为了争取改善工人生活待遇,中共青岛党组织领导青岛日商九大纱厂数万名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同盟大罢工。日纱厂主勾结军阀进行武力镇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得知数十名工人被打死、打伤后,周浩然悲痛万分,怒火中烧!他向同学们发表演讲,带领大家参加青岛工人和各界人士的示威游行,小小年纪就投入到了革命斗争的洪流之中。
  小学毕业后,周浩然先后进入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九中)和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读书。当时,在市立中学任国文教员的胡先生系中共地下党员,他非常欣赏周浩然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孜孜求知的精神。在胡老师的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广泛接触新文化,并在“五四”时期著名作家王统照先生的热心指导下,走上了新文学之路。同时,他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学习革命理论,研究社会现实,寻求救国之路。他背着家人考取了北平大同中学(今北京二十四中),又先后到上海、南京求过学。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界的组织,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和播种者。青岛“左联”就是这一组织的分支机构。周浩然求学结束回到青岛编印了大量传单、宣传册进行散发,发表对时局的见解,传播进步思想。这些活动引起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的关注。1933年夏季的一个晚上,当时的中共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剧联”党的书记俞启威和中共青岛市委青年委员、“左联”党的书记乔天华约见了周浩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并吸收他为“左联”成员。这次谈话,成为周浩然走上革命之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在他的提议下,成立了由他和其他同志等组成的《汽笛》文艺社,编辑出版了文艺周刊《汽笛》。《汽笛》的创刊,激怒了国民党青岛反动当局,他们逮捕了文艺社的部分成员,通缉周浩然并查封了《汽笛》文艺社。周浩然被迫于1933年9月离开青岛,重返北平大同中学。
  1934年春,周浩然冒着被逮捕、杀头的危险又回到青岛。此时,青岛的共产党、共青团等革命进步组织多次遭到敌人破坏,许多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在白色恐怖面前,周浩然毫不畏惧,挥笔起草了《反南京政府宣言》和《告全市同胞书》,秘密联络进步学生,把传单散发到工厂、学校和社会,并送进了市教育局和市长沈鸿烈的办公室。
  1935年5月,周浩然进入新青岛报社,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他满怀革命激情,为揭露黑暗、唤醒民众而竭力鼓与呼,创作并发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又是黄花遍地时节》等一批思想进步的杂文、散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35年9月,他发表了长达两万余字的《漫谈文艺》,就文艺的方向、内容、形式及真、善、美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鲜明的论述。这篇文章在青岛新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正因如此,《新青岛报》受到国民党右派报纸的攻击,反动当局也给报纸施加压力。周浩然无法在报社继续工作下去,只好辞去编辑职务,于1936年进入山东大学哲学系旁听学习,继续深造。
  (二)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难当头,周浩然心急如焚,热血沸腾!他用日记燃烧着心底的火焰:“杀敌御侮是当前人人之责任,我们决不许日本掠夺中国寸士,杀伤中国人民”,“我拟成立即墨抗日游击队,从各乡招集500人从事训练。我觉此事非先自己脚踏实干不可”。
  在斗争实践中,周浩然逐渐认识到组织起来、开展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一认识,促使他迈出与诸多文化名人不同的一步——投笔从戎。1937年10月,周浩然满怀报国之志,毅然弃学回乡开始了武装抗日救国活动。他回到即墨瓦戈庄村,深入集市、学校、街头和群众家中,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以强身健体为号召成立了“瓦戈庄国术训练所”,组织青壮年民众学习武术。接着,以训练所学员为骨干,组织成立了“抗日义勇军”。他亲自制定了义勇军行动准则,明确规定“对内联络同志,保卫地方;对外联合各团体以抗暴日,期于打倒帝国主义,复兴中华民族为宗旨”,并担任义勇军总负责人。义勇军收集枪支,扩大武装,镇压汉奸,抗日安民,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很快由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
  三官庙,位于即墨灵山镇集旺疃村北,1938年3月9日,这里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伏击战,全歼日军30余名,击毁军车2辆,打响了青岛武装抗日第一枪。而领导这场战斗的人就是周浩然。当时他得知日军要到乡下进行扫荡,决定予以痛击。他带领义勇军,联络莱阳“乡校”农民抗日武装,在日军必经之地的集旺疃村设下埋伏。上午9点,两辆满载日军的军车,由青岛方向驶来,经过集旺疃村时,受到“村民”们的“夹道欢迎”,他们手举日本太阳旗,高呼“大日本皇军万岁”。见村民“如此热情”,日军的警觉完全消失。但等他们的车一过,这些“村民”扔掉手里的太阳旗,拿起准备好的工具,将烟青路拦腰截断,挖出一条深沟。当天下午3点,两辆日本军车毫无警觉进入伏击圈内,突然前车车轮陷入沟内,动弹不得,后车骤停。周浩然下令“打”,顿时枪声大作,土枪、土炮的子弹、炮弹接踵而来,敌人被这突袭打蒙了,一会儿就死伤过半,两辆军车也燃起大火。这是青岛地区武装抗日的第一战,狠狠打击了侵华日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青岛人民的抗日斗志,对青岛武装抗日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1939年春节刚过,周浩然被党组织派到山东沂南岸堤干校学习。他认真学习了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参加了军事培训,思想理论水平和军事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1939年7月1日,周浩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举起紧握的右手庄严宣誓:要把毕生献给党和工农大众,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39年8月,中共即墨县委成立。胶东区党委任命周浩然担任县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当时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当局到处搜捕共产党人,日军经常进行扫荡,地方汉奸势力大肆捕杀抗日积极分子。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县委领导成员分散开展活动,深入发动群众,建立基层党组织,壮大抗日力量。此时周浩然主动要求到即墨县最危险的瓦戈庄村、灵山、刘家庄一带开展工作。为争取当地民团积极抗战,他多次以走亲戚、做买卖等为掩护,到各村开展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这使日伪政权感到极大恐慌,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搜查、围捕。
  1939年9月12日傍晚,周浩然到西尖庄村开展工作,不料被叛徒姚士吾的部下发现并告密。遭到敌人包围后,他沉着指挥同志们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枪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壮烈牺牲在青纱帐里,年仅24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徐坤杰